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49章範睢的謀劃(第3頁)

    果然,秦昭襄王在聽聞了范雎的報告之後馬上龍顏大怒。這時候,秦王想到了另一個在長平大戰中表現出色的人,那個人就是王齕。秦王不相信,秦國除了白起就沒有了將才可用。

    於是,秦國以王齕為將,再增援10萬大軍,星夜兼程趕到邯鄲。秦軍有雄踞天下的威勢,猛虎下山的悍勇。秦王相信,只要這一股大軍到達邯鄲,邯鄲守軍必然丟盔棄甲。秦軍要佔據邯鄲,平定趙國,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王齕到達邯鄲之後,立馬撤掉王陵的主帥大權。至此,秦軍先後已經派遣了40萬大軍進攻邯鄲,是邯鄲20萬老弱殘兵的兩倍之多。在如此人多勢眾的優勢下,從公元前258年秋到第二年春天,足足5個月的時間,秦軍硬是沒有半分推進。

    這一幕在王齕和廉頗的眼中很是熟悉,和當初二人在長平之戰的立場一樣,廉頗依然處於守勢,王齕依舊處於攻勢,不同的是,秦國日益強大,而趙國則漸漸衰弱。但是最終的結果還是和三年前一樣,秦軍依舊拿巋然不動的趙軍沒有半點辦法。

    對於這一切,范雎有著他自己的想法,最開始秦軍只有十萬大軍,攻不下邯鄲還可以說是數量上的差距,如今秦軍無論是在單兵素質上還是在軍隊數量、裝備上,比之趙國強盛了許多倍。秦軍過去可是無往不勝,面對邯鄲只要不顧一切地攻擊就可以了,和趙國拼傷亡也無所畏懼吧。

    因此,范雎得出一個結論:不是秦軍攻不下邯鄲,而是不願意攻下邯鄲,他們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用無聲的示威來支持他們心中的戰神白起。並且讓秦王知道,只有白起才是天下無敵的,秦國除了白起之外,無人可以攻得下邯鄲。

    范雎將這個猜測告知了秦王,秦王頓時嚇了一大跳,這不是逼宮嗎?如此下去,白起必然會威脅到自己軍權的穩定。秦王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繼續下去,哪怕是自毀長城,不惜讓秦國的軍力一落千丈,他也要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范雎意識到以白起為首的軍事集團,雖然客觀上威脅了秦王的大權,但是其劍鋒真正所指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此次作戰無論白起去還是不去,范雎都不會被他們赦免。與其坐等成敗,不如絕地反擊。

    這時候,范雎想到了兩個人,一個是自己的結拜兄弟鄭安平,另一個則是幫助自己來到秦國,並向秦王舉薦自己的王稽。這二人自范雎發跡之後,都得到了重用。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范雎於是決定讓鄭安平出馬,只要他能夠攻克邯鄲,則不僅白起危機化解,自己的地位也會日益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