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36章大戰一觸即發(第2頁)

    聽罷此言,其弦外之音,白起自然清楚明白。他是一個軍人,如果軍人不參加戰爭,那就是一生的悲哀,范雎卻讓他休息。如果王齕勝利了,此後的秦國便不需要白起出手了。這不是要將白起像神一樣的供起來而是像廢物一樣的丟棄。所以,白起終於忍不住出言爭辯道:“丞相的關心,白起銘記於心,只是丞相久居朝堂,對於打仗的事情,沒有我等這幫軍人來得清楚明白。趙國軍力之強,韓、魏兩國萬萬不能比。趙國更有趙奢、廉頗等名將,就是白起與他們相比也就在伯仲之間。所以此次出征,非我白起莫屬,王齕之才我自然心知肚明,只是此次戰役關係重大,王齕大可以做我的副將,隨同大軍前往,到時,白起定然會給他一些斬將立功的機會。”

    范雎自詡辯才天下無雙,沒有想到這武安君平時沒有什麼話,這時候竟然說出一大堆道理來,這倒讓范雎刮目相看。當然范雎既然下定決心不讓白起做主將,就萬萬不會中途放棄。於是,范雎繼續說道:“武安君大可不必如此謙虛謹慎,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趙奢之前是曾擊敗過我軍,甚至我軍的精銳也被他打得落花流水。然而,據我所知趙奢其實在幾個月前就已經病死了,他對於秦軍已經造不成任何實質性的威脅。雖然廉頗尚健在,但是依臣看來,他一直沒有和秦軍正面交戰而只會和齊國、魏國等不堪一擊的兵力打仗的原因,很可能是出於對秦軍的懼怕,武安君大可一笑置之。憑藉王齕的才智,打敗趙軍並非難事,武安君大可以放心。”

    見范雎並不死心,白起也暗自和他較上了勁,他知道此刻自己只有冷靜下來,才能夠讓這個素以雄辯著稱的范雎心服口服。

    白起沉思一會兒,井井有條地說道:“丞相所言,白起豈能不知道?然而,丞相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趙奢的確已經死了,然而趙奢和廉頗這二人,是一個善於攻城,一個善於守城。如果趙奢被派遣來了,對秦軍而言其實是一件好事。但是趙國不會坐以待斃,既然趙奢已經死了,那麼廉頗必來,廉頗若來,趙軍就會在他的領導下龜縮不出。依照秦軍目前的狀態,只可以尋求和趙國的速戰速決,廉頗一來就會將本來的一場遭遇戰演變為消耗戰。這樣耗下去,會耗費多長時間,是誰也難以預料的。而我軍孤軍深入,距離自己的腹地有千里之遙,幾十萬大軍在前方要吃要喝,我國的國力必然難以支持。雖然我大秦的國力比起趙國而言要強盛一些,但是東方另外幾個諸侯國可是虎視眈眈,一旦他們回過神來就會落井下石。到時候就算趙軍被秦軍打敗,秦軍也會因耗費過多的人力物力而自損,這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話說到這個份上,秦昭襄王自然明白了事態的嚴重性,也明白白起並非危言聳聽,他所說的這種情景,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也正是秦王最不願看到的事情。但是范雎所言也不無道理,且聽范雎是如何進一步闡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