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23章風口浪尖(第2頁)

    此戰是白起蓄謀已久的一戰,為了能夠徹底地打敗趙國,他一直在研習兵法,苦練士兵。在出戰之前,秦國的四個掌權者:魏冉、宣太后、秦昭襄王和白起,對魏國和趙國聯軍的戰略意圖分析得一清二楚:讓韓國背棄秦國,投降趙國,這也是陳筮的意思。

    俗話說,救人如救火,既然決定了派遣白起前去援救,那麼速度就成了援救的最大問題。如果去晚了,則韓國勢必會降了趙國。雖然三晉之地的統治者們各懷雄心,但是其中的平民百姓卻有著共同的根基,很容易結成同一力量。

    “兵貴神速”的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到了行軍打仗之時,這速度二字就非易事了。當時趙魏十幾萬大軍已經攻破了韓國的軍事重鎮華陽(今河南鄭州市南),離韓國的都城鄭(今河南新鄭)不到百里之遙。白起所部在咸陽,離華陽還有千餘公里的山路,崎嶇難走不說,而且還恰逢雨天。於是白起再次拿出了其看家本領:命令部隊脫去上衣,只帶著盔甲一路急行軍。10萬人馬只用了8天時間,便神兵天降般地直奔到華陽前線。

    而另一邊的魏國和趙國的聯軍,則滿心以為勝券在握,所以很緩慢地往韓都鄭前去。這次帶兵的是魏軍主帥芒卯,《戰國策》中涉及了關於他的四篇文章,具體的信息不詳。有人評論芒卯是個能使詐的將領,能在危險時刻挽回局面,或許還能獲得小利,但卻沒有大才,此次帶兵,便是孟嘗君田文所舉薦。後來田文還因為此事,被魏王免去了丞相一職。

    對於秦軍的來援,芒卯並不是沒有任何預料。只是他認為,秦軍就算來援,也絕無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到達,所以當10萬秦軍如幽靈般出現在他眼前的時候,芒卯大驚失色,丟下部隊落荒而逃。

    軍中無大將,自然混亂不堪。軍心大亂的趙魏聯軍,見白起大軍如入無人之境般,在聯軍中所向披靡,不斷地收割著他們的人頭,只能各自為戰、只求能夠保住性命。

    轉眼間,聯軍13萬人馬,都做了秦國的刀下亡魂。其實韓趙兩國名為聯軍,實際上也是各自為戰,因為將士之間的配合需要一段時期的磨合。為了不影響戰爭的機動性和靈活性,在此次戰役中,打著聯軍旗號的13萬人馬,其實都是魏軍。如果是趙軍,也許就不會如此輕易地被擊潰,尤其是在趙軍大將廉頗、趙奢等人的指揮下。

    白起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和趙國的精兵強將一較高下。只可惜,這一次帶兵的趙軍將領,竟然不是廉頗,而是賈偃。

    眼看著魏軍敗得如此迅速,賈偃大吃一驚。此時賈偃只能率領大軍死守,只要趙軍能夠支撐到廉頗大軍的到來,兩面夾擊之下,定然能夠擊潰秦軍。賈偃也頗有領兵作戰的經驗,見白起大軍來勢洶洶,他不慌不忙地在黃河岸邊佈下陣勢,秦軍先鋒胡陽幾次猛攻,都慘敗而歸。

    幾日以後秦軍隱約地看見,黃河對岸的廉頗大軍即將到來,激起的塵土遮天蔽日,將士的腳步讓大地搖晃。此一戰對白起來說,是他一生第一次正面和趙軍交手,廉頗成名早過他,是他嚮往已久的對手。

    如果讓賈偃的大軍順利支撐到救援到來,敵軍以逸待勞,秦軍勢必會大敗虧輸。既然強攻不成,那就只能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