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5章悔不聽仲父之言(第2頁)

    齊桓公聽了慨然長嘆,流下了悔恨的淚水:“我悔不聽仲父之言,如果死者泉下有知,我有何面目去見他啊!”說罷,用衣袖遮住臉,竟活活餓死了,一代霸主就這樣殞命於小人之手。在羞愧難當之下,抑鬱而終。

    更加悲慘的是,齊桓公去世之後,他的五個兒子忙著自相殘殺,爭奪國君之位,根本沒有人有空去過問他的喪事,齊桓公的屍體在床上躺了兩個多月都無人理睬。直到後來曾經在衛國被狄人所滅之後幫助衛人營建新都城的公子無虧取得了勝利,得到了國君之位,才有空為齊桓公準備棺槨、安排後事,此時齊桓公的屍體已經嚴重腐爛,屍蟲都從宮殿的門窗中爬了出來。從此以後,“停屍不顧,束甲相攻”就成為了對一國之君安排繼承人問題的最大警誡,兩千多年後的清朝康熙皇帝還曾經因為繼承人問題的困擾發出感慨,擔心自己會步上齊桓公的後塵。

    史書載:“桓公好內,多內寵,如夫人者六人。”齊桓公先後迎娶的三位嫡妻周王姬、徐嬴、蔡姬都沒有為他生下嫡子,只有六位寵姬生下了幾個庶子。其中公子無虧、公子元、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都曾先後當過齊國的國君然後在短短數年內被自己的親生兄弟殺死。在齊桓公去世後,齊國的亂局持續了四十多年,再不復當年九合諸侯的霸主景象。

    宋國是商朝王室微子啟及其後裔的封國,微子啟是商紂王的長兄,曾經多次對紂王的暴 政進行勸諫。周武王滅掉商朝之後,微子啟代表商朝王室袒露上身,反綁雙手,帶著商朝宗廟祭祀禮器,到武王的軍營投降請罪。

    周武王為了安撫商朝遺臣,便恢復了微子啟在商朝的爵位,並將今河南東部一帶的地區賜給他做封國。此地位處齊國、魯國等大國之間,又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因此宋國不僅領土不廣,在軍事上也很不佔優勢,幾乎不可能依靠軍事實力開疆拓土、稱霸一時。不過由於歷史原因,宋國的國君爵位很高,而且十分尊崇禮法,常常以仁義自詡。

    魯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稱霸一時的齊國國君齊桓公去世,由於他沒有嫡子,與相國管仲商議將鄭姬所生的公子昭立為太子,還曾經請宋襄公對公子昭多加照顧。但是事與願違,齊桓公去世後,他的五位寵姬生下的兒子都想繼位,紛紛與大臣勾結,自相殘殺起來。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得以繼位,齊桓公的寵姬長衛姬勾結了齊桓公的寵臣易牙、豎刁作亂,殺死了不服從自己的官吏,擁護公子無虧繼位為國君。

    齊桓公指定的太子公子昭勢單力孤,無法與勢力正盛的長衛姬、易牙、豎刁等人抗衡,只得帶人逃出了齊國,四處流亡。公子昭想起父親曾經託宋襄公照拂他,而且宋國距離齊國也比較近,便匆匆趕到了宋國,向宋襄公請求援助。

    宋國本來是一個小國,國力也並不出眾,但是國君宋襄公卻是一個胸懷大志之人。當初宋桓公去世,宋襄公以嫡子的身份繼位,便將他的庶兄、素有賢名的公子目夷封為司馬,也就是相國。二人兄弟同心、勵精圖治,推行了不少利國利民、富國強兵的舉措,史稱“東宮圖治”。

    另一方面,宋襄公見齊國勢力崛起,齊桓公成為各諸侯國霸主,便決定追隨齊桓公。齊國救援衛國、邢國、討伐楚國等一系列尊王攘夷的行動中,都有宋國的積極參與,後來鄭國背叛齊國,齊桓公召集諸侯大軍討伐鄭國,還將佔領的不少鄭國土地劃給了宋國。通過參與這些行動,宋國的國力和在各諸侯國間的地位、聲譽都有了很大提升,同時宋襄公親眼看到齊桓公劍鋒所指,諸侯莫敢違逆的聲威,也覺得十分羨慕。

    齊桓公去世以後,齊國因為內亂而自顧不暇,無力維持霸主地位。此時宋襄公認為宋國實力顯著增強,在各國之間也很有影響力,同時自己爵位崇高,是禮法的代表,因此是繼承齊桓公霸主地位的不二人選。正好齊國的公子昭逃到宋國來尋求庇護,宋襄公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能夠扶助公子昭回國即位,自然能夠控制住齊國,到時候利用齊國曾經的霸主威望,宋國自然可以名正言順地當上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