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四百零二章 在書院(第3頁)

  大道根本,無非都是以後天修補砥礪先天,後天之法似水磨鏡,以致漸行漸明,最終達到傳說中的琉璃無垢。

  最關鍵是那些細微變化,只要跨過了修行門檻,開始登山,一日懈怠,就知道自己一日所失,所以容不得修行人偷懶。

  若是瞭解此中玄妙,許多因此而衍生的規矩,看似雲遮霧繞,就會豁然開朗,例如俗世王朝的帝王君主,不可修行到中五境。又比如為何修道之人,會逐漸遠離俗世人間,不願被紅塵滾滾裹挾,而要在一座座靈氣充沛的洞天福地修行,將下山遊歷重返世間,只是視為砥礪心境,而於實實在在修為精進無關的無可奈何之舉。又為何修士躋身飛昇境後,反而不許擅自離開山頭,擅自鯨吞別處靈氣與氣數。

  崔東山曾經笑言,有了追求不朽長生的練氣士,修為越高,不願講規矩的人越多,不講究的事情就越來越密集,山下的人間就開始搖搖晃晃,就像那一張卯榫關節開始鬆動的凳子。

  作為浩然天下一家之主的儒家聖人們,修補得有些辛苦。

  只說“家教”一事上,青冥天下的臭牛鼻子道士們,最省心省力,只要有大修士膽肥了,一不合心意,那座白玉京五城十二樓,就會有仙人得了三教某位“掌樓”教主的敕令,飛掠而出,一巴掌拍死拉倒。倒是也有些逃過一劫的大修士,在那座天下的某座登天台上,敲天鼓鳴冤,歷史上只有道祖座下大弟子的芙蓉道冠大掌教,會經常聽人訴苦,幫忙開脫一二,最少也會稍稍減輕責罰,甚至還有過直接免去責罰、反過來責備和重罰白玉京仙人的記錄。

  道祖小弟子陸沉當家做主的話,就得看這位掌教的心情了,心情好,萬事好說,指不定是機緣一樁,心情不好,有可能還會罪上加罪。

  若是輪到道老二坐鎮白玉京。

  就絕對不會有人擊天鼓鳴大冤了。

  因為肯定會道老二直接出手打殺,殘餘魂魄,多半要被拽入他掌心中,那座天地間最精粹的“雷池煉獄”。

  天大地大。

  凡俗夫子,終其一生,哪怕喜好遊歷,都未必可以走完一國之地,而即便成為修行人,都不敢說可以走完一洲之地,而僥倖躋身上五境的山頂神仙,同樣不敢說自己能夠走完所有天下。

  李寶瓶吃飯的時候不太愛說話。

  裴錢是不敢說。

  所以都是李槐在那裡咋咋呼呼,李寶瓶瞪了幾眼李槐,好多書院事情都給李槐說了,她還怎麼說給小師叔聽。

  李槐搖頭晃腦,還在那裡不知死活地挑釁李寶瓶,這叫破罐子破摔,反正將來肯定會被李寶瓶秋後算賬的。

  陳平安言語不多,吃飯一如既往的細嚼慢嚥,更多是給三個孩子夾菜。

  李槐突然問道:“陳平安,你咋換了身行頭,草鞋也不穿了,小心由奢入儉難……”

  不等李槐說完,就開始彎腰哀嚎。

  李寶瓶和裴錢桌底下,一人賞了李槐一腳。

  陳平安笑道:“其實有想過,來書院的時候換上以前的衣服草鞋,只是怕給你們丟臉。如今這一身,是因為行走江湖,要很小心,加上穿著能夠幫助修行,所以身上這件法袍金醴穿久了就習慣了,不過以前那身,也不會覺得就不舒服了。”

  李槐呲牙咧嘴道:“我當時在學塾外邊,差點都認不出你了,陳平安你個子高了好多,也沒以前那麼烏漆嘛黑的,我都不習慣了。”

  陳平安打趣道:“李槐你倒是沒變,一看書就犯困?”

  李槐哀嘆一聲,“陳平安,你是不知道,我如今讀書有多辛苦,比我們那會兒趕路還要累人,尤其是在夫子們講課的時候,憋著尿,能憋個半死。”

  李寶瓶用手指敲了敲桌面,示意李槐注意言辭。

  李槐懊惱道:“煩,比夫子們規矩還多。”

  差不多都已經吃完,桌上也沒剩下什麼飯菜。

  陳平安說道:“等會兒我還要去趟茅山主那邊,有些事情要聊,之後去找林守一和於祿謝謝,你們就自己逛吧,記得不要違反書院夜禁。”

  李槐問道:“陳平安,你要在書院待幾年啊?”

  李寶瓶破天荒笑了笑。

  裴錢苦著臉,戰戰兢兢。

  陳平安氣笑道:“不會待太久,但也不是幾天就走。”

  李槐哦了一聲,在李寶瓶和裴錢收拾碗筷的時候,問道:“陳平安,你幹嘛不留在書院讀書呢,以後我們一起返回龍泉郡多好。怎麼,在外邊逛久了,是不是心野了,你就算不把李寶瓶當回事,可書院有我李槐啊,咱們可是患難之交的好兄弟好哥們,說不定以後我還要喊你姐夫,你就忍心把我這個小舅子晾在書院?你可是知道的,當年阿良哭著喊著要當我的姐夫,我都沒答應!”

  陳平安無奈道:“這種話,你可別在林守一和董水井面前講。”

  李槐重重嘆了口氣,“這兩傢伙,一個不曉得有話直說的悶葫蘆,一個榆木疙瘩不開竅,我看懸,我姐不太可能喜歡他們的。我娘呢,是喜歡林守一多些,我爹喜歡董水井多些,但是我家是啥子情況,我李槐說話最管用啊,就連我姐都聽我的,陳平安,咱們打個商量唄,你只要在書院陪我一年,好吧,半年就成,你就是我姐夫了!都不用屁的聘禮!”

  陳平安笑罵道:“滾蛋!”

  李槐一拍桌子,“陳平安,好好跟小舅子說話!勿謂言之不預也!”

  李寶瓶一巴掌拍得李槐縮頭縮腦,驟然間氣焰頓消。

  李槐趁著李寶瓶和裴錢將那些碗筷端去客舍外的灶房那邊,來到陳平安身邊,趴在桌上,悄悄道:“陳平安,我姐如今長得可水靈啦,真不騙你。”

  陳平安揉了揉小傢伙的腦袋,“真不用你牽線搭橋當媒人,我已經有喜歡的姑娘了。”

  李槐神色黯然。

  陳平安輕聲道:“不當你的姐夫,又不是不當朋友了。”

  李槐有氣無力道:“可我怕啊,這次一走就是三年,下次呢,一走會不會又是三年五年?哪有你這麼當朋友的,我在書院給人欺負的時候,你都不在。”

  陳平安無言以對。

  如果按照心中的那個打算,還真不一定三五年就能重逢。

  他準備去過了龍泉郡和書簡湖,以及綵衣國梳水國後,就去北方,比位於寶瓶洲最北端的大驪王朝更北。

  李槐抽了抽鼻子,抬起頭笑道:“算了,咱們都是大人了,這麼婆婆媽媽不像話,明兒的事明兒再說!”

  陳平安拍了拍李槐的腦袋,“裴錢好像有些怕寶瓶,這段時間你可以多陪陪裴錢。”

  李槐立即嬉笑道:“那塊小黑炭啊,沒問題,怕李寶瓶有什麼丟人的,我也怕啊,誰怕誰才是英雄好漢!”

  能夠把這麼件丟人事,說得如此理直氣壯和豪氣干雲,估計也就只有李槐能做到了。

  之後陳平安又去了茅小冬那座書齋。

  開始商議煉化第二件本命物之事。

  茅小冬已經收到崔東山的那封密信,竟是想得比當事人陳平安還要滴水不漏。

  關於煉製那顆金色文膽所需的天材地寶,他已經購買得七七八八,有些尚未送到書院,但在入秋之前,肯定可以一樣不差收集完畢。

  陳平安說可能需要以後還錢。

  茅小冬沒有矯情,說就按照市價算錢,爭取二十年內結清。

  因為是煉製極為特殊的金色文膽,作為五行本命物之一,茅小冬除了仔細端詳陳平安從方寸物中取出的那顆文膽,在這之前,其實已經詳細瞭解過綵衣國國史與那座城隍閣所在地方縣誌,最終判定文臣成神的沈溫,以精粹香火和浩然氣,極有可能還要再加上那枚大天師親自煉製而成的印章浸染影響和雷法加持,最終孕育而出的這顆金身文膽,極其不俗。

  所以茅小冬打算先帶著陳平安私底下,去逛一逛大隋京城文廟等地。

  不過最終煉化場所,肯定還是要放在他可以坐鎮氣運的山崖書院。

  兩人不斷打磨細節。

  茅小冬愈發欣慰。

  即便涉及到最終成就高低的修行根本,陳平安仍是不急不躁,心境古井不波,讓茅小冬很滿意。

  許多看似隨意閒聊,陳平安的答案,以及主動詢問的一些書上疑難,都讓茅小冬沒有驚豔之感、卻有心定之義,隱約透露出堅韌不拔之志。

  這就很夠了!

  尤其是當陳平安看了眼天色,說要先去看一趟林守一和於祿謝謝,而不是就此一鼓作氣聊完比天大的“正事”,茅小冬笑著答應下來。

  在陳平安帶著歉意離去後。

  一向給所有人古板印象的高大老人,獨坐書齋,情難自禁,老淚縱橫,卻笑意快慰。

  在茅小冬看來,他孃的十個天資卓絕的崔瀺,都比不上一個陳平安!

  ————

  沒了李寶瓶在身邊。

  裴錢一下子無拘無束起來,意氣風發。

  到了李槐學舍那邊,坐了沒多久,不單是李槐,就連劉觀和馬濂都給震懾得瞪大眼睛,面面相覷。

  裴錢腰間已經懸佩上了刀劍錯的竹刀竹劍,端坐在長凳上,對著三個並排坐的傢伙。

  她在給他們講述自己的江湖歷程。

  開場白就很有威懾力,“你們應該看出來了,我裴錢,作為我師父的弟子,是一個很冷酷鐵血的江湖人!被我打死、降服的山澤精怪,不計其數。”

  被她以瘋魔劍法打殺的牛虻,山路上被她一腳踹飛的癩蛤蟆,再比如被她按住腦袋的土狗,被她抓住的山跳,都被她想象為未來成精成怪的存在了。

  將信將疑的劉觀端茶送水。

  馬濂趁著裴女俠喝水的間隙,趕緊掏出瓜子糕點。

  李槐懷抱著那隻彩繪木偶,臉上裝傻笑著,心底其實覺得這個黑丫頭,人不可貌相啊,比自己和阿良還能吹牛!自己算是碰到對手了!

  ————

  陳平安走出茅小冬住處後,發現李寶瓶就站在門口等著自己,還揹著那隻小竹箱。

  他一點不奇怪。

  陳平安第一次離開家鄉,走向驪珠洞天外邊的世界,自然是陳平安護送李寶瓶去大隋求學。

  可又何嘗不是小姑娘陪著小師叔一起行走江湖?

  在最早只有兩人相互為伴的那段路程,那些走過的青山綠水,格外可愛可親。

  陳平安沒有著急趕路,蹲下身,笑問道:“寶瓶,這幾年在書院有人欺負你嗎?”

  李寶瓶用心想了想,搖頭道:“小師叔,沒有唉。”

  陳平安撓撓頭,竟是覺得有些失落。

  心湖之中,突然響起茅小冬的一些言語。

  陳平安神色不變,聽完之後,站起身,牽著李寶瓶的手,他開始眺望書院小東山之外的京城夜景。

  一大一小開始下山。

  “小師叔,我剛才已經把抄的書分成五份,分別背在小書箱裡,交給五位教書先生啦。不過那些只是一個月翹課罰抄書的份,我學舍裡還多著呢。小師叔你不用擔心。”

  “那夫子們有沒有生氣?”

  “夫子們不生氣,習慣嘍,就是要我搬書的時候跑慢些。”

  “那夫子們都挺好的。”

  “嗯,是挺好的,可就是學問都不如齊先生。”

  “為什麼?”

  “齊先生學問最大,小師叔人最好,沒有為什麼啊。”

  “哈,有道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