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二百五十五章  鬼樓



                二百五十五章鬼樓

    孫杰接到安雲翱關於雞公背寨的頭人莫德要率眾歸降的消息後,雖覺得確在情理之中,但亦不會就此全然相信。戰事發展到現在的局面,誰都知道,奢安聯軍的覆滅大概率已只是時間問題。不過,出生於將門世家,儘管只是粗通文墨,孫杰從小便被各種刻意教導,對歷史上那些著名的戰役耳熟能詳。得知莫德請降,他首先想到的並不是什麼畢其功於一役,而是即墨之戰田單扭轉乾坤的火牛陣。無論野戰還是守戰,孫杰對自己所部都有充分的信心,然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在不熟悉的山地作戰,功虧一簣的風險絕不能冒,因此,並沒有急於表態——直到他見到了趁夜來拜的莫德父子。

    莫德心裡其實也是首鼠兩端。一方面他固然要保護族人和老寨,但世代追隨水西安家,臨陣倒戈也不是口裡一說那麼容易,故而心裡也有自己的小算盤:若是真的大勢已去,雞公背寨當然犯不著給安長老陪葬,人家還有安位那一支呢,何苦白白搭上全體族人的性命?但萬一二位大王能在神明的佑護下絕處逢生,自己也完全可以當場翻臉去打明軍——分明是絕好的詐降之計麼,從關索嶺到盤江河那一大片地方,委實誘人得很啊。

    然而好言軟語贈金送銀地送走了阿倉,只見到安雲翱歡喜得緊,卻一直沒等到明軍那邊傳回來確切消息,度日如年地焦灼了幾天,頭人莫德終於明白了:那孫杰果然名不虛傳確實不好糊弄,擺明了是在等自己獻投名狀了。莫德嘆了一口氣:罷了,玩心眼兒,咱苗子們絕然不是漢人的對手,認命吧。只好帶上兩個兒子,趁夜偷偷跑去明軍那邊表明心跡——把兩個兒子都留在明軍營裡,自己孤身回鵝項嶺的路上莫德知道,這條路,再沒有回頭的餘地了。

    大戰終於開始了。

    首先發動攻擊的是立功心切的安雲翱。在他看來,奢安二賊已是甕中之鱉,再加上莫德送子為質,顯是軍心已散,而大帥卻還在不緊不慢地安排輔兵拓寬山路往前調裝備。高山林密,要把蜿蜒的小路拓寬到能勉強通過大車談何容易?幾千輔兵斧劈刀砍鍬鎬齊下每日也修不了三兩裡。安雲翱等得實在心焦,轉念一想:大帥麾下諸將,勞順與大帥是故交,守成都,援貴陽,守鴨池,現在又去守永寧,屢立殊功;劉超有獨撐黔省危局的大功墊底,又堅決服從大帥的安排豁出去以軍糧為餌拖住安邦彥,再後來還跟大帥的親衛營並肩破敵,雄所則溪這一路上跟大帥亦步亦趨肯定算得上新知。而自己呢?天上掉下個鎮雄府白手撿了個現成的大便宜,但出兵以來乾的卻差不多都是給大帥打下手的輔兵活兒,真正的戰鬥只有兩場,一次是冒充織金兵偷襲柔遠所,另一次是拿下沒幾個老弱殘兵的赤水空城——這等戰績實在有些拿不出手啊!必須得有一件實打實、誰也說不出啥話的功勞,關鍵時刻讓大帥,還有朱大人能記起來,這樣今後才能在鎮雄府牢牢站住腳跟。故而安雲翱決定獨立開展一場進攻。反正自己的部隊都頂在最前面警戒,即便不能獨力擒獲兩個首逆,一口氣拿下七八個寨子,在大帥面前也能抬得起頭來講話不是麼?

    五峰山外圍突破得很輕鬆,許多寨子幾乎都是空的,但在接近其核心區域的青巖寨,安雲翱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除了奢安聯軍困獸反噬破釜沉舟的勇氣以外,這裡的苗寨還有一種獨特的軍事設施:碉樓。

    碉樓的最早記錄出現於《後漢書·西南夷傳》:“依山居止,壘石為屋,高者至十餘丈”,是西南地區一種獨特的防禦設施。碉樓往往由寨中大戶集資修建:四戶合建,外觀便是四角形、六戶合建則會修成六邊形、若是集全寨之力而建,便會建成圓形。碉樓的建造相當考究,先是要請巫師通過占卜跳神根據地形地勢選擇建造地點,隨後是在“牆匠”的指揮下動工。地基要挖至硬巖作為基岩,牆體全部用毛石砌成,砌築時石塊的大頭向外,交接處採用最為穩固的“品”字形結構,牆體均做“收分”處理,下半部多於上半部,以降低重心,形成類似金字塔的堅固結構。整個施工過程不繪圖、不弔線,也不會搭架支撐,全憑牆匠的眼力和手工技藝……然而,讓安雲翱付出沉重代價的,遠不止這些表面上人人皆知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