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二百四十章   豪賭

 二百四十章豪賭

 安效良有些驚惶失措了。原本以為這麼小的一座破城,大可以一鼓而下,便把手裡所有苗兵一口氣全壓了上去,根本就沒想到連牆頭都沒摸到便被揍回來,因此,也沒留什麼阻擊追兵的預備隊。

 一般而言,攻擊失利發生潰敗的時候守軍通常會開門逆襲:敗局已定,誰也不想這時候野狗一樣毫無意義地死在城下,因此都會一個勁兒地拼命逃。除了後方觀戰土壘上的將領,又都沒有能夠俯視戰場的上帝視角,大頭兵們誰也不知道到身後到底有多少追兵——而將領偏偏又不能及時通知到前面的潰兵!所以,哪怕只有二三百追兵,往往也能把成千上萬失魂落魄的傢伙攆個狼奔豕突雞飛狗跳。故而攻擊一方的主將總要在手裡扣一支預備隊,這時候頂上去,阻住追兵掩護大部隊後撤。

 不過出乎意料之外的,這次潰敗之際,據守陸廣的那些精銳明軍並沒有乘勢發動反擊,城頭上熱鬧了一陣子便又安靜下來,甚至沒人縋下牆割首級——雖說與東虜相比苗蠻的首級不怎麼值錢,但再少也是錢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安效良又認真琢磨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這些守軍都是精銳不假,但肯定還是人數太少——否則,他們為什麼不敢追一下呢?這道理,簡直跟一加一等於二一般明顯呢,可休想瞞過聰明的安頭領!

 想明白這一層,安效良放了心,於是留了兩千人堵門——嗯,記得麼,以前堵東門的只有千把人,從這個舉動看,安頭領還是很謹慎的,對吧?其他人繼續打發去收莊稼。至於攻城不利,“小挫”一場這事,有點太丟面子,反正損失也不是很大,就沒跟安邦彥彙報——所以,陸廣突然冒出來一股陌生的精銳明軍這事,安長老完全不知道!

 安邦彥的優點是腦筋活絡,缺點是重大選擇面前不敢下決心,以前把貴陽圍成一座死城還捨不得投入重兵攻擊以致功敗垂成便是最好的例證。以現代視角看奢安聯軍,如果由奢大王做總司令、安長老做參謀長,可能會是最佳搭配;然而事實上正好相反,安家勢大,安邦彥便順理成章地成了統帥。雙方的聯盟也較為鬆散,在受挫時彼此固然能夠相對比較無私地支援抱團取暖,但其他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各打各的,缺乏協調配合,更談不上什麼研討制訂共同的戰略目標,這是一個先天的短板。

 不管怎麼說,安效良總算對陸廣發動了一次進攻,而這些天安邦彥則一心一意忙著搶收莊稼,同時提心吊膽生怕孫杰突然出現在響水河北岸。所幸前幾天風平浪靜,安長老看著已收了大半的田野,漸漸地放了些心。

 沿著張芳給安邦彥送糧拓出來的山路,孫杰的行軍走得很是輕鬆。幾炮過去,織金寨的粗木寨門便成了四處橫飛的木頭渣渣,絕大部分精銳青壯都跟了安邦彥北上,留守的老弱如何擋得住蜂擁而入的鐵甲銳士?老寨裡的人們四散奔逃,但寨外的山腳下,安雲翱的四千鎮雄兵早已嚴陣以待。大家都是山民,但一邊是以逸待勞的青壯,一邊是心膽俱裂上氣不接下氣的老幼,老寨的苗民們又悉數被趕了回來。

 所幸孫杰並不嗜殺,試圖抵抗者自然都被盡數當場格斃,其他人則大多保住了性命——當然,孫杰也不是聖人,寨民們被刀槍逼著填平了寨外的壕溝、拆毀了所有殘存的寨牆、一把火燒掉全寨唯一的土碉樓,有勞動能力的最後都被抓了做隨軍苦役,拉車挑擔地在輔兵們的鞭子棍棒底下,把屯在織金寨裡的海量糧草向外運。安邦彥的家財盡數入了孫杰的軍庫(給安雲翱分了一些),至於其他金銀銅錢布匹之類的零星財貨,自都落入漢、土各級軍官和兵士們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