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一百一十七章 紳權



 ..

 用啊!現在需要的是能人,能夠率領天兵蕩寇,將其一鼓聚殲的能人!

 問題是沒有啊——好吧,也不能說沒有,現在暫時沒有而已——世代將門的孫家就很能打,也絕對忠心,那個領兵沒幾年的孫杰,勇武似還在乃父之上。不過,此時正在川陝一帶跟巨寇張虎打得難解難分,面對幾十萬之眾的張虎,加上地方衛所軍充其量不過兩三萬人的孫杰依然打得有聲有色,此刻實在不能調來湖廣。唉,想到孫家,道宗不由得暗歎了一口氣:太祖爺把能臣們殺得太乾淨了,否則……一念及此,道宗又搖了搖頭苦笑了下——否則,也輪不到自己來坐這張龍椅啦!若不是太祖爺殺盡了能臣,成祖爺怎會有機會繼了大統?究根究底到成祖爺這裡,自己還不是這一枝上的?

 剿既然不成,那就只能撫了。唉,畢竟無論是關賊還是湖廣官場,乃至朝廷樞臣們這裡,都給聖天子保存了足夠的顏面,權且忍耐一時罷……

 關盛雲才不會在乎什麼副將的授銜,更不會滿足於區區谷城一隅:東北方的漢水(從鄖陽到谷城這一段叫滄浪水)流至光化(今湖北老河口市)改道向南、西南方是從房縣過來的築水,二水在谷城並流後匯成漢水流向東南的襄陽府(從谷城到宜城這段叫襄江),三道河流以谷城為交匯點形成一個"人"字型。

 這塊地方物產頗豐,用作根據地確實不錯,但從戰略上來講也算四戰之地,各個方向都沒什麼足以拒敵的天險。因此,關盛雲絕不可能真的老老實實待在這裡。相反,以羅世藩早已議定"我軍要在合適的地點建立警戒哨所"這一條款為由,把勢力向西擴張到鄖陽府、向東擴張到德安府——高藤豆駐守鄖陽、龔德潤和張丁駐守德安、破霄營和本部與谷白樺的剛鋒營駐紮谷城,尤福田的兩個水字營則駐紮在襄陽府樊城關負責往來策應,至此,鄂北大部被關盛雲牢牢控制在手裡。從整體態勢來看,鄖陽、襄陽、德安三府雄踞承天府之上(北面),若有什麼風吹草動,三路大軍既可以齊頭並進,也可以齊聚襄陽再揮師南下,隨時威脅本朝四都之一的"興都"——承天府!

 無論是高藤豆負責的鄖陽府還是龔、張二將開赴的德安府,各部都不可避免的與當地駐軍發生了一系列"小小的誤會摩擦"。不過,事情都被湖廣三司強行壓了下來——羅詠昊也是大事化小,在取得毋庸置疑的壓倒性勝利之後,除了讓各將向府城派出個把步隊監視府衙,主力都駐紮在城外,並沒有真正的佔據府城。谷城本部這裡倒是全部進了城,不過也沒有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唯一的不同,是知縣蔣仲剛等地方官多了個太上皇:大事小事除了上報襄陽府或湖廣三司,也同樣都得彙報給關盛雲、上峰交代下來朝廷的任務可辦可拖,而關副帥那裡交代下來的任務,少廢話,得馬上辦,而且,還不能打任何折扣!

 最鬱悶的是鄖陽巡撫簡敬能(字尚庸)。湖廣本身就有巡撫,地處鄂西北的鄖陽不是什麼大地方,朝廷為什麼要在這裡設個巡撫呢?其實原因就出在地理上。鄂西北毗鄰河南、陝西、四川三省,秦巴地區的流民問題一直非常嚴重,甚至每每演化成民變。每次出了亂子,幾個省的官員都是把人往鄰省一趕了事,隔不多久再次死灰復燃捲土重來。我們以前說過,大明的朝廷永遠是打補丁:承宣布政使司管不過來就補個巡撫、巡撫管不過來再補個總督、衛所"軍"打不了仗便補上能打的"民"……四省交界的秦巴地區總出亂子也打了個補丁叫"荊襄撫治":設立一個巡撫官職,專門管理荊州、襄陽、南陽兩個省的三個府。不過,效果不佳,流民問題依然嚴重——還有陝西和四川(大寧、巫山等地今屬重慶市)鞭長莫及吶!於是補丁上面摞補丁,成化十二年置鄖陽府,設湖廣行都指揮使司和衛所,改荊襄撫治為鄖陽撫治,轄區擴大到鄂豫川陝四省交界的八個府(鄖陽府、襄陽府、荊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