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54章 潼關


   第54章 潼關

   關盛雲的大軍沿著洛水水陸並進,鄜州(今富縣)、洛川、中部(進黃陵)、白水……每到一處,當地州縣莫不是早已備好熱騰騰的勞軍伙食恭候已久。甚至鄜州和中部兩地,因為城池緊傍洛水,地方官唯恐大軍趁著近便找茬進城耍一陣,還都提前組織民夫建好了供大軍駐紮的營地!

   在都司府的專業指導下,營地建得無可挑剔。不僅帳篷、馬棚等設施一應俱全,就連營外的烽火臺、警戒瞭望塔樓都堪稱典範——每一處地點都是精心選址,前方七八里的一切盡收眼底,身後通往營地的道路平坦無礙!潛臺詞不言而喻:您儘管放心住下,我們的一舉一動瞞不過貴軍望子的火眼金睛,而且,一旦有事,望子們發出警報後,保證來得及安全跑回營地!

   嗯,這就叫君子坦蕩蕩!

   一開始關盛雲還真不適應這種熱情周到的服務,唯恐對方給自己挖好陷阱設下套,身邊又沒有羅詠昊幫著拿主意,所以沒敢直接開進營地。鄜州知州柴駿駒早料到這一層,所以親自往迎。柴知州領著關盛雲在營地裡轉了一圈,等見到整整齊齊堆放得井然有序的銅鐵料、小山般的鍬鏟鎬鍁等物資、還有那百多口豬羊、還有帥帳中那口大大的開了蓋子的銀箱,本想雞蛋裡挑骨頭找茬兒再多勒索一些東西的關大帥,硬是說不出話了!隨後,谷氏兄弟又勘察了營外的預警設施,得出一致結論:若是咱們自己建,絕尋不到更恰當的地點、更建不了這麼紮實!

   關盛雲笑得很開心,由衷地邀請柴知州共進晚餐。沒想到柴知州誤會了,以為關大帥要扣下自己,跟家人耳語了幾句,家人一溜煙跑回城。不一會兒,又送來一個匣子,裡面是七八百兩大小銀錠,還有一堆金簪耳環等物什。柴知州苦著臉央告關盛雲:“這是下官所有家當了,連拙荊和小妾頭上戴的都在這裡啦。大帥若是還要強留,那便只能再把她們衣服扒下送來了……”弄得關盛雲真有些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歸不好意思,作勢推辭了一番,東西還是留了一半。

   這一切都被“作陪”的王子瑜大人看在眼裡,當下王大人拍著胸脯對柴大人保證,省府三司斷不會對柴大人的高風亮節視若無睹,柴大人的“義舉”一定會得到應得的回報。皆大歡喜。

   別看沿途的地方官們對關盛雲招待得無微不至,對真正的官軍,卻都是另一幅嘴臉。

   如崇禎二年,皇太極打破邊牆入寇,連陷遵化、玉田、三河、香河、順義,兵鋒直抵京師城下,遵化巡撫王元雅自盡、山海關總兵趙率教陣亡。京畿震動,朝廷下令各地督撫火急勤王。山西巡撫耿如杞自告奮勇,親率巡撫標營和太原營三千餘人、山西總兵張鴻功亦率五千精銳晉兵千里馳援。

   等這支來救命的精銳勁旅到達京畿地區,兵部的命令三日三改:首日駐通州、次日調昌平、第三日守良鄉。通州到昌平八九十華里、昌平到良鄉一百四五十華里,兩條腿走著去!

   這還不算什麼,最缺德而且最無腦的一幕發生了:三地的地方官眾口一詞:祖制,軍隊抵達汛地的當天不準開糧!千里迢迢入援京師,三天強行軍近三百里,三天沒飯吃!真要出人命了啊,餓極了的兵卒們於是在附近強搶糧食。

   發生瞭如此事件,後果和影響如此惡劣,朝廷豈能容忍?必須深入調查嚴肅處理!

   調查結果:兵士搶糧的事實鐵證如山!

   處理意見:耿如杞、張鴻功統兵無方,軍紀渙散,下獄論罪!

   大兵們沒吃的才去搶劫?放屁!“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聽過嗎!你們怎麼不老老實實地餓死呢!

   不給大兵們提供吃食?幾位大人們做得對啊!這是祖制!堅持原則,應該表彰!何錯之有?

   既要聽從瞎指揮無頭蒼蠅般四處亂跑、又要隨時準備拼掉性命,沒吃的怎麼辦?呵呵,抱歉:這事不歸我管,活該!

   遠道而來的兵士們憤怒了:去你孃的罷,誰再替你賣命誰是傻13,老子不玩了!一鬨而散。張鴻功的五千晉兵精銳全跑回山西、耿如杞的標營和太原營也跑了近千人!

   痛定思痛,亡羊補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