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十三章 摧鋒


   第十三章摧鋒

   城樓上的戰鼓聲漸漸停息下來。

   一襲大紅官袍外套皮甲戎裝的宋明議知府,已經累脫了力,幾乎是被家人們從鼓臺上架下來的。

   看著孫杰率兵逆襲躍馬揚刀的英姿背影,宋知府只覺得胸膛裡有一團火在燃燒,陡然升起一股豪情:要是能與把弟並轡而馳策馬仗劍追殲頑敵,何其快哉!一撩官袍下襬正要吩咐備馬,突然想起自己根本不會騎馬,於是憤憤的幾步走到鼓手那裡:“鼓槌給我,本官要親自為將士們擂鼓助威!”

   鼓手哪敢不從,望了眼隊官,畢恭畢敬的交出鼓槌。

   伴隨著驟然響起的慷慨激昂的鼓點兒,金鼓隊官和鼓手頓時汗如雨下瑟瑟發抖,幾乎要癱軟在地:這敲的啥啊……大軍總攻,瞎特麼亂敲一通是要砍腦殼的啊……

   不過,他們都多慮了。

   上至孫杰,下至膽子最大、企圖心最強、想趁勢砍殺一番憑首級功就此吃上戰兵糧跟著衝出去的輔兵,根本就沒有人在意什麼鼓點兒節拍——戰鬥已經一邊倒地變成一路追砍,這時候完全不需要用鼓點兒控制進攻節奏。孫杰事後哈哈大笑地一把拉起戰戰兢兢伏地請罪的旗鼓隊官和鼓手:”無罪無罪!聲響夠大,便是好金鼓!“

   近乎虛脫的宋明議扶著南門城門樓欄杆的雙臂止不住的顫抖,宋知府對此渾然不覺,他還在亢奮中,狂喜地看著這場毫無徵兆、更毫無道理的亂戰。

   聽說各門賊人都在抱頭鼠竄,宋明議讓家人架著繞牆走了一圈。視野所及之處,每個方向,都是一千、兩千、甚至幾千個,昨天還不可一世耀武揚威的敵人在前面抱頭鼠竄、後面跟著百多、兩百、最多不超過三百個彷彿凶神附體、惡鬼上身的瘋子一路嗷嗷叫著追著狂砍!

   宋明議親眼看到,一個賊人被棄在地上的甲衣一絆摔倒在地,沒等掙扎起身,後面追上去的傢伙便是一刀當頭斬下,緊跟著一通變態般的亂戳,大好的首級被砍得稀爛……等等,砍人的這廝怎麼穿的是件布衣?原來竟是個輔兵!天爺啊,輔兵攆著戰兵跑,還把披甲砍得稀爛!這等事,若非親眼所見,誰能相信?

   “雖是宋某親眼所睹,但砍成這樣子,也真沒法子計首級功*啊!”宋知府在心裡替這顆頭顱惋惜不已,正琢磨著該如何巧立個名目,替所有無法通過朝廷勘驗的首級發賞時,這位輔兵勇士已經拎著刀子拔腿再次狂奔在追擊的路上了——那顆被幾乎砍成碎塊的首級,竟被他如敝履般棄之身後不顧了……

   這、這、這分明是佛祖保佑、嶽王顯靈啊!

   宋知府的嘴唇也跟手臂一樣哆嗦起來,蠕動了幾下,沒說出什麼,眼睛一酸,兩行熱淚流下臉頰。

   宋明議默禱著做了決定:雖然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明天,無論如何,一定要給西天佛祖、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觀音菩薩、還有嶽王爺爺、城隍老爺……挨個好好的磕一遍頭、供幾炷香——子不是也曰過“祭如在”麼!都這樣了,哪裡是“如在”,這分明是“真特麼在”啊!

   雖然城郭遮擋住了視線,看不到其他方向的戰局,關盛雲憑藉多年的行伍經驗,從聲勢和揚塵等各種跡象判斷,儘管不知道什麼原因,但肯定是全線崩潰了。有個成語叫做“望塵知敵”:南北兩側都驟然騰起了大股煙塵,說明有大量人員在這兩處同時跑動、每一側的煙塵都分成前後相隔百十丈的兩股,說明前面的人在跑後面的人在追、先見到的那一小團在後,隨即前方騰起更大的一團,說明撤退中的部隊發現了追兵開始潰逃……看來,與西門一樣,分守各門的狗官軍們同時開始逆襲了!

   圍城這麼久,無論從旗號還是幾次交手判斷,狗官軍撐死了也就兩千戰兵而已——可是不對啊!不算眼前這不足千人的步騎混雜,餘下還能有多少兵?分攤到各門還能有幾百人麼?怎麼就能把數倍於敵的兒郎們追成這樣?

   然而,緊急的事態容不得關盛雲想太多,看著越來越迫近的,對分流命令視若無睹的潰兵人潮,關盛雲知道大勢已去:亂兵中,指揮系統已經不復存在。小兵們看不懂旗語、就算能看懂,此刻各人只顧埋頭狂奔也不會抬頭觀看命令、軍官們早已失去對部屬的控制,只有被人流裹挾著跑下去……

   被敵騎兜追著的亂兵,像被狼群驅趕的野馬群,左奔右突,匯成一股洪流,更像一波滔天巨浪,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