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芫美 作品

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勸降

    鄭克臧親自帶著人登上廣渠門城樓,下令點算投降的清軍,勘察現場損失。

    守城的清軍總共有三百多,其中一百多是八旗兵,其餘都是被臨時抓伕的百姓。城樓上的火炮倒有十多門,但能操作的人並不多。

    項紹寬感覺,一次試炮居然直接攻克了一座城門,可見清軍已經毫無抵抗的士氣,乾脆讓投降的清軍直接從城牆上方前往鄰近的東便門和左安門,繼續勸降城樓上的其他清軍,同時派人通知各營,做好接收城門的準備。

    許緯辰和姜承志心急火燎地從大營趕來,氣喘吁吁地登上城樓,找項紹寬商議。

    “若是真的各個城門都投降了,那我們可得快點出個入城章程。我軍軍紀雖然相對還算不錯,但和現代化軍隊還是沒法比的。如果各部掌握了城門進入城內,那就大事不妙了。”許緯辰一臉焦急,朝著項紹寬說道。

    “是啊。軍隊入城,搶劫幾個百姓事小,萬一有不開眼的士兵突入六部衙門,弄丟了各種文書檔案,那損失可是補不回來的。”姜承志也有些著急。

    項紹寬也很無奈,因為自己根本就沒想到廣渠門的守軍居然會投降。不過,許緯辰和姜承志的擔憂顯然合理,必須馬上解決。在形成一個完整的決議之前,只能先派人去各營傳令,接收城門之後嚴禁進入城內,違令者斬。

    許緯辰暫時鬆了一口氣,趕緊再派人通知所有穿越者,到城樓之上召開現場會議,討論入城章程。

    王建國作為北京土著,首先介紹京城的格局。廣渠門所在的外城,嚴格意義上說只能算是“南城”,整個內城在外城以北,並不被外城包裹。皇城在內城中軸線偏南的位置,面積實際上也非常廣大,裡面不但有紫禁城,還包含了太液池——也就是清人嘴裡的“三海”,以及崇禎皇帝上吊的所在萬歲山——清人稱之為景山,還有許多的內廷機構。內城之內,皇城之外,原本是有京城百姓居住,清軍入關以後,將百姓全部驅逐到外城和城外,將八旗人口安插在內城。

    按照這樣的格局來看,京城防務包含幾個部分:內外城通向城外的十三座城門,內城和外城之間的三座城門——正陽門、宣武門、崇文門,皇城的四座城門,以及宮城的安保。

    最外的十三座城門好辦,項紹寬直接決定,由馬九玉、趙得勝、劉進忠、吳淑、毛玉、祖宏勳等人分別帶兵進駐,駐軍只佔據城樓、箭樓和甕城,不得進入城牆以內區域,城內所有人一律不得擅自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