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芫美 作品

第八十六章 吳三桂死了(第2頁)

   吳三桂的奏疏內容和上次大同小異,還是自我表揚為主,只是因為人之將死,有些哀求朝廷接受吳世璠的語句。無論是陳永華等東寧舊臣,還是林時對等遺民,都對吳三桂嗤之以鼻。但陳永華畢竟老成持重,認為還是應該接納吳世璠,以安吳軍眾將士之心。

   林時對便提出,雖然陳永華所說在理,但畢竟自立周王是吳三桂自己也承認的錯誤,自然不能再讓吳世璠當週王,應該另賜王號,以示恩自上出,朝廷權威在握。

   毛淵明和陳永華都同意林時對這個說法,於是眾人便商討應該給吳世璠什麼王號。有人說,吳家自遼東而來,可以改封遼王,不過毛淵明馬上反對,說朱術桂肯定不同意,而且吳三桂起兵就是因為不想回遼東,封他遼王未必能讓吳世璠滿意。

   又有人說,既然吳三桂自雲南起兵,那就封吳世璠為滇王好了。這個建議得到了多數人的支持,毛淵明也覺得並無不可。姜承志卻說,如今既然要接納吳氏集團,應該在這類問題上大氣一些,不必摳摳索索。

   姜承志的話引起了陳永華的興趣,便問道:“按照姜先生的意思,應該封他個什麼王?”

   “楚王。”

   姜承志一言既出,四座一陣譁然。有人要出聲反對,卻被陳永華擺手制止。陳永華略一思考,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輕聲問道:“姜先生為何有此建議?”

   “自古王號,以秦晉齊楚為大。吳三桂既然已經佔了三湘之地,封他為楚王自然是有理據的。”姜承志解釋道,“吳世璠和手下的文武官員,想必也是猜測朝廷會封吳世璠為滇王、黔王一類,到時候知道被封為楚王,豈不是喜出望外。既然給吳世璠封爵是為了籠絡吳軍上下之心,那就不如一步到位,讓他們感沐皇恩浩蕩。”

   “嗯,姜先生言之有理,與老夫不謀而合。”陳永華其實之前已經猜到姜承志的意思了,但經姜承志的口說一遍,更能讓在場的人都理解。

   林時對和葛世振似乎都對姜承志這個建議不太滿意,各自動了動嘴唇,但見陳永華贊成,終究忍住沒有再說什麼。

   陳永華又與眾人商議,既然定了給吳世璠封楚王,那麼吳三桂和吳世璠的父親吳應熊、哥哥吳世霖都要有諡號。大家都覺得,吳三桂這種人,給諡太高過於抬舉,給諡太低又恐怕吳世璠不滿,最後確定吳三桂為楚武王,吳應熊為楚愍王,吳世霖為恭哀世子。

   毛淵明展開官員名冊,鋪開在桌上,又說道:“吳三桂手下的文武官員,也要有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