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小胖A 作品

第二百四十二章 共享成果(第2頁)

   在80年代初,真正研發risc芯片的團隊有不少。

   最有實力的團隊,除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risc之父帕特遜的團隊之外,還有米國斯坦福大學的約翰·軒尼詩教授,也在獨立進行精簡指令集芯片的研發。

   約翰·軒尼詩後來研發的芯片,在商業上更成功,其架構被命名為mips架構。它在80年代~90年代,作為高性能芯片,雖然,在pc市場上沒有立足之地。但卻在服務器市場、索尼的家庭主機、掌機,以及工業市場上,擁有不俗的市場份額。

   一直到後來,arm芯片問世,mips架構的芯片市場才出現了萎縮。

   而arm芯片之所以能夠戰勝mips芯片,並非是因為性能差異,更多是因為arm芯片價格更加便宜。

   arm芯片最初就是做移動端市場,更注重於節能省點。後來,由於手持終端的井噴,成為了arm稱王的主要原因。

   但mips也是一款遠遠比x86更高效的架構,目前,世界上最成熟的精簡指令集,可能就是mips了。

   維創電子當然不會完全去購買mips的授權,如果僅購買專利授權的話,缺乏自主研發過程,未來芯片的技術升級路線,不能自主。

   所以,在劉焱的建議下,俞有澄跟米國斯坦福大學的約翰·軒尼詩不斷通過電子郵件和傳真機進行交流,並且,維創公司贊助了約翰·軒尼詩團隊50萬美元的經費,讓其同意未來兩年以內,共享其團隊的研發成果。

   由於約翰·軒尼詩的團隊很缺錢,所以,對於維創公司要求以50萬美元的贊助,分享團隊2年內的研發成果,很爽快的答應了。

   “俞,很高興你能夠成為精簡指令集陣營的研究者,更令人驚訝的是,你並不拘泥於精簡和複雜指令集門戶之見,流水線技術、在cpu內部增加緩存,這都是非常具備開創性的想法。

   當然,我也有一些類似的架構設計,雖然很不成熟,但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吧……”

   傳真機開始不斷的吐出一疊疊的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