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將軍藍玉(第2頁)

  尤其是那些武人,武人打仗捍不畏死,但是隻要閒下來就難免惹是生非。

  像東莞伯何榮他們這樣的武將們,以前是連李善長鬍惟庸等人都不放在眼裡的,動輒罵娘,惹急了操刀子直接衝進人家府邸。

  若不是太子朱標眷顧他們軍功在身,多次求情,只怕早就被洪武皇帝宰了祭旗。

  此時的朱允熥只知道自己的身份尊貴,卻一時還沒想明白,他這個太子父親,到底給他留下了多少寶貴的政治遺產,還有人脈。

  奉安殿中哭聲一片,一進大殿堂,有宮人上前接過兩個小丫頭。而朱允熥一進來,就成為殿中所有人目光的焦點。

  尤其是呂氏,朱允熥清晰的看見,呂氏在擦拭眼淚的同時,不住的往他身上看著,眼神中擔憂和戒備的神色一清二楚。

  她帶著朱允炆走過,沒人理他們母子,即便是有也不失隆重大禮。而朱允熥走過之時,那些開國的老臣都圍了過來,噓寒問暖。

  朱允熥再次回頭,看了眼殿外,春雨中藍玉,兩個舅舅,還有那些淮西的開國武將,都在雨中張望。似乎察覺到了他的目光,幾人輕輕擺手。

  可就在這瞬間,朱允熥想起件事。

  現在是洪武二十五年,而洪武二十六年,大將軍藍玉就會被朱元璋賜死。同案的還有許多開國的武將功臣,史書記載,公侯伯子被殺無數,有統計的人數,高達一萬五千人。

  這其中,一定包括殿外那些人,包括自己的舅舅。

  朱元璋為什麼殺那麼多人?

  朱允熥不禁看向,跪在那裡嚎啕大哭的朱允炆。

  歸根到底,還是為了他孫子的皇位,剛才聽藍玉等人似乎對朱允炆嗤之以鼻。而以朱元璋的性格,既然這些人不能輔佐他孫子,那乾脆一殺到底,永絕後患。

  殺錯了嗎?以一個帝王的心態,沒有錯,這些桀驁的武人既然不能為孫子效忠,留著也是後患。誰知道這些人會不會打著為大明正統的旗號,禍亂皇明的江山。

  但絕對是殺可惜了,以至於在後來朱棣造反的時候,建文帝手中根本沒有可以統兵的大將。堂堂大明中央竟無大將,讓李景隆那樣的的草包貨色,為大軍主帥。結果李景隆被他表舅朱棣打的落花流水,望風而逃。

  最可笑的是,建文帝朱允炆不但不追究李景隆,反而諸多袒護。

  這些袒護帶來了什麼?帶來了在朱棣攻打南京之時,李景隆投降開了城門。

  而一直被建文帝防範的世襲武將勳貴,則是為了大明洪武皇帝遺命,戰死無數。

  縱觀史書,這些出身微寒的淮西武人,都在歷史上留下屬於他們的英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