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災八難(第2頁)

    不過,現在的出馬弟子都不願意接受大神這個稱呼,他們更喜歡稱自己是薩滿傳人。

    以前民間的大神其實很少,但是道行卻不一般,遠非現在的大神能比。

    現在很多地方的仙家,其實還沒修到能出馬立堂的境界,說白了道行還不夠,就急著下山抓弟馬頂香,人和仙火候都欠著,自然辦不了什麼大事。

    但在以前的時候,那些大神基本都是祖上有香根,傳到自己這一代,算是老堂人馬老堂營,都是有老招牌的,但凡應了的事都做辦到,否則就是自己砸招牌。

    我曾聽說,過去的大神之間經常會盤道,也就是鬥法,拿燒紅的烙鐵用舌頭舔,道行高的舔了啥事沒有,道行差點的直接就慫了。

    還有的會用燒紅的鐵條,叫捋柳條,用手上去捋,也是誰牛逼誰贏,要是本事不夠的大神,上去捋一下,一隻手當場就報廢了。

    當然這種盤道的方式現在極少見,幾乎沒人敢幹。

    大神看病有兩種,按堂口來說,一種是文堂,一種是武堂。

    文堂看病的大神,跟正常人基本差不多,只是仙家上身之後,偶爾會有一些無意識的小動作,但是不嚇人。

    武堂就了不得了,民間俗稱的跳大神,基本就是指的武堂。

    只要仙家一上身,那就是連晃頭帶跺腳,渾身哆嗦,還得亂蹦,一會要哈拉氣,一會要草卷,一會要小鳳凰。

    那時候文堂少,武堂多,這也跟老仙兒的道行有關係。

    因為武堂是弟馬不參與,全程都是老仙兒在附體看病,俗稱捆死竅,道行低的根本捆不住,但老仙兒消耗較大。

    看完事之後弟馬會很累,而且對於整個過程一無所知。

    而現在的大神,幾乎沒有幾個能捆死竅的,即便是武堂,大多也都是老仙兒提示一半,弟馬憑經驗自己猜一半,也叫捆半竅,這種情況弟馬是有個人意識的。

    說白了,捆死竅完全是仙家在看事,錯誤率很低。

    但現在大神看病,基本是捆半竅,導致同一件事十個大神能看出十種情況。

    當年給我看病的大神,就是個捆死竅的老太太,是我們隔壁村的,姓王,已經七十多歲了,都叫她王老太太。

    那時候我也就六七歲,看著王老太太坐在板凳上緊閉雙眼,搖頭晃腦,旁邊一個老頭敲著神鼓,在那唱著一些我聽不懂的唱詞,心裡還真有點害怕。

    片刻後,老仙兒就下來了,開口就要迎迎風。

    迎迎風是行話,也是一種禮節,老仙來了之後有的要迎迎風,有的要趕趕寒,其實就是用菸酒招待老仙。

    那個老頭就是請神的跨海幫兵,又叫拉馬幫辦、忠良、靠凳、三海,也就是俗稱的二神。

    他一聽老仙兒要迎迎風,忙把菸袋鍋子點上,遞給老太太。

    老太太一口接一口的吸了十幾口,這才開口說話。

    “多……多謝……跨海幫……幫兵……就知道我得意這……這一口……”

    他這一開口還結結巴巴的,半天才順溜起來,說自己是黃堂報馬黃淘氣,今天特意為了我的事趕回來,要好好給我交代交代。

    我媽一聽不敢怠慢,趕緊掏出五塊錢,壓在了香爐底下,又報出了我的生辰八字。

    那個年代,結婚隨禮也才十塊錢,看個事五塊不少了。

    隨後,王老太太雙腿不住哆嗦,用左手大拇指一頓掐算,搖頭晃腦地說:“這小金童八字輕,火力低,容易招沒臉子,說丟魂就丟魂,說發燒就發燒,去醫院就好,回家還犯。告訴你們,這是虛病,千萬別當實病治。”

    我媽聞言趕緊問:“老仙兒啊,那這得咋辦才好?”

    王老太太說:“好辦,待會讓弟子寫個符給小金童戴上,七七四十九天之後升了就行,以後就能少招那些玩意。小金童命裡有仙緣,有好幾位仙家保著。但是他不能去陰氣重的地方,晚上也別讓小金童出門兒,等他長大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