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白有思 作品

第二百六十章 山海行(7)(第2頁)

  “不錯,我是真想打回東都!做夢都想!”李樞吐了一口濁氣,坦然應聲。“真不能跟司馬正當面試一試嘛?之前在徐州碰過的,也未見他有什麼必勝的資本。”

  “你要是真存了這個心思,就得聚眾。”張大宣看了對方一眼,言辭隨意。“雄天王不在,最起碼把什麼莽金剛一眾兄弟請來,頂住司馬正本人;把淮西的局面收攏起來,讓杜破陣分擔……東都那邊也得做些事情。而且這麼幹,非但不能讓忠於張三的人服氣,也不能讓緊跟你的人服氣,得有魄力壓住人心。”

  “都得有魄力壓住人心,往哪兒去都是如此。”李樞再度頷首。“趁著這兩日,我得跟主要的大頭領、頭領們私下聊一聊,弄清楚他們的意思,再考慮我自己的心思,來做決斷。”

  “得快!就是這一兩日,看龍囚關成不成,不耽誤做準備、做商議。”張大宣認真提醒。

  李樞點頭,直接起身離去,張大宣也沒有理會,而是轉身躺下,聽著外面狂風驟雨發呆。

  事到如今,尤其是之前建立行臺,定下名分,順利成章,李樞手下的不少人物漸漸也開始暢所欲言起來,再加上開倉放糧,很多如崔四郎這些人都投奔過來,對張大宣的請教就沒有之前那般一錘定音之態了。

  當然,張大宣對此也心知肚明。

  就這樣,李樞離開,回到自己住處,不顧風雨,只讓人喊了房彥朗房太守、崔玄臣崔分管,以及房彥釋房正將,唯獨可惜的是杜才幹這個最心腹的心腹現在在魯郡,不能第一時間叫來。

  三人抵達後,李樞便將今日上午無端傳言背後的可能跟兩個去處說了出來,卻沒有說留下打東都,還只說是自己想法,便讓三人幫忙判斷。

  而出乎意料,三人意見居然截然不同。

  “徐州空虛是不錯,但並非沒有敵人,誰也不知道江都剩下的五六萬精銳往哪裡走?那裡面凝丹多如路邊狗,宗師也足足四五個,如果不出亂子,哪裡是我們能擋的?”房彥朗嚴肅以對。“而且我們都是東境、河北人,不在這裡做局面,去徐州、淮西,搞江淮的事情,誰樂意去?再說了,輕易走了,便要頂上一個棄北面張首席而走的罪名的,到時候會跟幫內兄弟離心離德!”

  “那你的意思呢?”李樞正色來問。

  “打東都!”房彥朗乾脆給出自己選擇。“打東都,可以安人心,也能成大事!司馬正遠道而來,趁他立足不穩,跟他打!”

  李樞心中瞭然,房氏兄弟中的這位兄長,跟自己一樣,都是楊慎之亂的殘留,對東都是有執念的。

  而雖曉得這一層,他卻並不直接表明心意,反而轉頭看向了崔四郎:“玄臣怎麼看?”

  崔玄臣沉默片刻,然後艱難搖了搖頭:“我是河北人,倒不是說一定要回河北,而是說最起碼就在這附近觀望河北局勢才能放下心來……只不過,從李公你的前途來說,去徐州確實是最好的法子。那張行憑什麼做的首席?還不是李公你進取濟水下游沒成他成了,然後又有開拓河北的功勳?而且一旦拓展了地盤,人才、錢糧、兵馬就都來了,然後什麼就都起來了,到時候此漲彼消,萬事可期。”

  李樞連連點頭,雖然對方說的不合自己本意,但最起碼是從自己角度給辨析的,這一點就很好。

  “我知道兄長的意思,也猜到了李公的意思。”房彥釋也開了口,卻似乎帶著氣。“但要我說,兄長和李公是被舊怨迷了眼,結果又要重蹈覆轍……楊慎當日怎麼敗的?就是被白橫秋給騙了,迷了眼睛,一心一意往東都打……別的事情我不管,只說硬的東西,司馬正號稱司馬二龍,修為武力上素來壓過白總管一頭,領軍是李定李府君所稱讚的,為政是張首席認可的,我們拿什麼對付他這個宗師?他手下五萬徐州軍,裡面有三萬是東都舊部,個個想歸家都想瘋了?我們這十營兵,兩萬多人,幾個凝丹,怎麼打?”

  李樞沒有吭聲。

  房彥朗沉默片刻,也沒有辯駁,而是對著比自己年輕十幾歲的族弟反問道:“那你的意思呢?”

  “我的意思是首先去河北,其次是留在這裡安安靜靜放糧、督促春耕、救援收攏淮西杜破陣,就是躺著不動都行的意思,但不能去跟東都硬拼!而便是跟東都硬拼,也不能去徐州!”房彥釋言之鑿鑿。“諸位,我知道你們各人的意思,你們覺得李公地位尷尬,覺得張首席被困了,覺得這是機會,以此來論,才要去打東都或者去徐州,但以我來說,同樣是考量了李公的私人前途,卻反而覺得去河北是唯一之正途,因為那裡是天下矚目之所在,是天下大勢扭轉的源頭……說句難聽點的話,若不在河北,張首席忽然死了,怕是要被魏玄定給藉著河北人的優勢給搶了位子的!”

  眾人恍然,便是李樞也都覺得房彥釋說的有幾分道理。

  “小房頭領話是有道理的,但不至於說其他人的就沒道理。”崔四郎此時緩緩開口。“去河北,就好像做官一定要留在東都一樣,但是天下大亂的時候,時局將傾的時候,求一任外放可能會更好……現在的情況是,去河北、取東都,能成事,肯定是收益極大的,但萬一不成,咱們這兩萬兵只怕是不夠人家一擊的,所以還是去徐州最穩妥,成效也未必是最差的。”

  這次輪到房彥釋沉默了,論年齡、職位,尤其是跟李樞的親疏,他都比不上自己族兄,而且素來只是領兵,先是莆臺軍,然後是屯田兵,現在濟陰一營正將,這種私下討論,只要自己的意思能表達出來,被弄清楚了,也就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