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白有思 作品

第二百四十六章 跬步行(14)(第2頁)

  李定想了一想:“誠然如此,這就是黜龍軍最好的結果了……但從全局上講,這也算是黜龍軍勝了。”

  英國公微微凜然:“那就不必管他了,且看明後日交戰結果。”

  李定點了下頭。

  而白橫秋猶豫片刻,復又來問:“軍事先不提,我倒還有件事情想請教李府君。”

  “白公請言。”

  “此番進軍,太原、東都、武安、河間,聯軍何止十萬,聲勢浩大,便是僅此一路也有七八萬,說威震天下有些可笑,但也足以震懾整個河北了,而若是說之前咱們都在黜龍賊境外,或者說武陽郡只是黜龍賊初得,元寶存自行割據,可現在都到清河了,老夫旗幟也打起來了,為何不見有黜龍賊主動請降呢?”白橫秋認真來問。

  李定欲言又止。

  “都逃了吧?”白橫秋的堂侄,負責立營的大將白立本來的晚,此時剛剛吃完,正欲飲一杯酒,便脫口而對。

  “這麼可能?”一旁竇琦皺眉道。“他幫中首席和精銳都在眼前,哨騎、民夫之前也遇到了,地方官和遊騎肯定就在周邊。”

  “就是這個意思。”白橫秋抬手點了一下。

  “那就是準備逃了吧?”另一位大將孫順德微微皺眉,和其他人不一樣,這位既是白氏姻親,又是白橫秋年少相交的伴當,所以言語隨意。“馬上要跑了,所以不來降。”

  “還是不對。”竇琦嚴肅辯駁。“不是所有人都會跑,總有人是本土本鄉的,這種人在其他人逃跑時,投降的念頭更重。更不要說,這年頭什麼都缺,卻絕不缺投機取巧之人……所以,此時無人來降,只能說黜龍賊素得人心,而且制度嚴密,短時間內無人敢輕易叛逆。”

  白橫秋微微頷首。

  “也不盡然。”李定想了想,認真答道。“還有黜龍幫的屯田軍留守各城的緣故……黜龍幫戰兵動向雖然大略清晰,但屯田兵只這邊就十餘萬,足夠分守地方,讓各城都有兵馬駐守,壓住城內。除此之外,大部分城池都在河對岸,便是想投降,怕也得明日東都大軍盡數抵達才會震動。”

  白橫秋這才稍有恍然之色,復又感慨:“不管如何,黜龍幫制度嚴密,軍務齊整,張三那廝也曉得此戰利害在於動搖友軍人心,到底有些能耐,這一戰,我看要認真嚴密對待……明日不戰,休息一日,等東都兵馬到,然後後日出全軍決戰。”

  眾將凜然起身,紛紛行禮稱是,李定也在其中。

  不過,待到眾人坐下,李四郎忽然又問:“便是沒人來投,英國公難道就沒有故交、暗線?譬如清河郡這裡,房氏倒也罷了,三四個人都是黜龍幫的頭領,可清河崔氏呢?那位自從大魏並齊以來便一直是凝丹的崔公又如何?”

  白橫秋看了看對方,忽然笑道:“李四郎是怎麼猜到的?”

  這便是承認了。

  “瞎猜的。”李定也笑道。“這位崔公就在黜龍幫治下,卻從未露面,只是讓子弟敷衍,想來與黜龍幫是有隔閡的,而崔公又必然與英國公有舊,自然有此念頭。”

  非只白橫秋,周圍人多有恍然。

  “不過。”李定繼續笑道。“勾起在下這個念頭的,卻是英國公後日出兵……就想,這是不是個誘敵、嚇敵之策,看黜龍軍會不會畏懼兵馬後撤?他們一旦後撤,身後武城、清河又可能會被崔公奪取,然後以宗師之身護住,那麼黜龍軍哪怕是拼命奪了城,也必然進退失據,破綻百出,最好為我們追兵所破!”

  白橫秋點點頭,復又誠懇搖頭:“我是真沒想這麼多,只是想準備妥當些。”

  李定點頭,不再言語。

  就這樣,眾將又議論了一番,但李定閉口不言後,基本上是白橫秋自太原帶來的心腹大將們隨意交談討論,而稍稍等了半個時辰後,李四郎便拱手告辭,選擇回營了。

  孰料,李定既然拱手,其武安諸將,包括蘇睦、王臣愕諸將,紛紛跟隨,也都拱手告辭,引得太原諸將皆睥睨以對,唯獨英國公本人依舊坦蕩。

  李四郎既歸,入得營中張十娘迎上,本欲詢問情形,卻不料對方只是擺手示意,然後便在帳中靜坐……果然,須臾片刻,便有侍衛來報,說是王臣愕求見。

  李定立即讓人引入。

  王臣愕既入內,卻是隻看了李定與張十娘一眼,便“撲通”一聲,徑直跪倒在地……張十娘修為高深,自然曉得,對方半點真氣都未運,乃是直接撲地,不由微微挑眉。

  “王都尉何至於此?”李定面色不改,他從見到王臣愕主動起身跟上甚至驚到蘇睦等人後就曉得,今日事做得太明顯了,但這就是他本意。

  “屬下慚愧,不敢不來……”王臣愕抬起頭來,言辭急促。“敢問府君,府君只讓我隨從去見張三,又盡數說給英國公聽,難道不是以為屬下與英國公有溝通,所以讓我做個驗證嗎?”

  “難道你敢說自己沒有與英國公有溝通嗎?”李定笑對。

  “自然是有的,但那是之前。”王臣愕認真以對。“府君……我家族數代都想要攀附太原王氏,所以早在英國公赴任前便已經有了太原方面關係,包括我那族兄弟王臣廓,也的確是我勸他投靠英國公的,但那也是府君赴任前……府君,屬下對府君一片真心,並無半點失節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