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白有思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七章 國蹶行(15)(第2頁)

  只不過,不知道是韓引弓本人自作主張,還是晉地那兩位玩的太絕了,他連這一步都踏不出去。

  而現在,如果說張行的言行不僅僅是極大動搖了東都,也讓張老夫子產生了警惕,願意稍微放個空子,的確是個路數。

  “韓引弓……”一念至此,曹林忽然開口。

  “我沒去見他。”李清臣平靜來言。“之前在淮西就看出來了,此人私心過重,又常年領兵,所以在他眼裡,什麼都比不上他握住手裡那點兵,為了那點兵馬,他什麼事都敢做,什麼人都敢湖弄,這種人見了有什麼用?不過,我覺得這一次並不是英國公跟張夫子的指派,而是他自作主張,就是不想西進與巫族拼命。”

  “我也懷疑是如此。”曹林點頭。“我本來本能以為是他受了指示,在那裡做誘餌,但是後來一想,若真是英國公與張夫子背後作祟,只須讓他隨我西進,然後再堵我歸途即可……”

  話至此處,曹林復又感慨:“話雖如此,他當年在苦海戍邊,敢戰敢為,英勇無畏,怎麼就變成這個樣子呢?”

  “當然是因為大魏無德,曹氏無德。”李清臣忍不住心底那一絲煩躁,脫口而對。“中丞,事到如今還說這些有什麼用?依我看來,連張行和英國公都算是被大魏、被兩位聖人給逼反的!”

  這一次,曹林意外的沒有駁斥,他頓了頓,問了最後一個問題:“十二郎,我能信你嗎?”

  “我只敢保證兩件事。”李清臣坦然以對。“其一,張老夫子確實對張三的什麼‘同天下之利’和‘黜擅天下利者’不以為然,而且認為對方膽大包天;其二,張老夫子親口保證,中丞若去河北,他絕不趁人之危,與中丞為難……至於說張老夫子有沒有騙我,我們到了河北是勝是負,後續英國公會不會上當,我一概不知。除此之外,我也只能以下屬身份,請中丞東進。”

  說著,李清臣站起身來,避席躬身行禮。

  曹林點點頭,也站起身來:“我知道了……局勢如此,確實不能坐視大局崩壞,而若是張老夫子有這兩句話,去河北的確是目前最好的選擇……李十二郎,你休息一下,我去點驗兵馬,咱們按照你的計劃,掉頭去河北!”

  聞得此言,李清臣只覺的腦子裡晃了一下,然後身上緊繃著的一些東西立即散開,整個人也跌坐下來。

  曹林見狀,上前低身拍了拍對方肩膀,這才轉身離開。

  而李十二郎,只是癱坐在那裡不動……須知道,剛剛那一瞬間,不僅僅是數日的疲憊、睏倦湧了上來,裡面其實還有一些後怕、羞愧、不安之情,甚至包括一絲後悔之意。

  人就是這麼古怪,一口氣沒過去,拼了命的要如何如何,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顧,但一口氣過去了,反而會患得患失。

  當然,李十二郎不是什麼意志脆弱的人,休息了一陣子後,他便重打精神,決心將此事做到底。

  而與此同時,曹皇叔也開始安排起了折返事宜,說是折返,不過是通知罷了。

  軍中唯一有資格反駁曹林的自然是兵部尚書段威,但段尚書雖然詫異,雖然嘲諷了幾句,卻也沒有阻止,因為早在東都的時候,這位段尚書便說過一起進攻河北黜龍幫的氣話。而從他一貫表現來看,似乎也只是想促成曹林出兵,並沒有什麼具體的指向。

  當然了,已經陷入絕境的曹皇叔既然決心已定,又如何會讓段威繼續幹涉呢?若段威一意孤行,也只是立威的靶子罷了。

  而半日後,部隊即行開拔。

  且說,曹林此番西進,出城時只與段威一起帶了數百騎,原定是要沿途匯合弘農鄭善葉及其部八千眾、河東韓引弓麾下萬眾,外加自家義子、也是諸多太保中修為僅次於前兩位的七太保紀曾以及紀曾所領三千潼關守軍,然後進了關西,自然還有大太保羅方、二太保薛亮所領馮翊部隊,以及西都兩萬駐軍。

  如今韓引弓未至,但羅方、薛亮卻已經提早率軍自西面來迎,所以此時曹皇叔以下,合計仍有兵馬兩萬,成丹高手兩人,凝丹高手更有足足七人……其中三人,根本是從東都帶出來的非軍職人員。

  部隊東行,尤其是在東都範圍內行軍,沿途倉儲無數,道路開闊,尤其是部隊主動扔下輜重,卻是一日七八十里,速度快的嚇人,估計三四日便可抵達洛陽。

  正月十二,行至陝縣,李清臣進一步提出,為防打草驚蛇,為探馬間諜所知,應該不入東都,直趨洛口,在那裡倚靠倉儲補給,便渡河北上。而他本人可以先行一步入東都,將宋長生與屈突達以防衛黜龍軍突襲為名一起帶出,順便將軍械取出來,提前在洛口等待。

  曹林毫不猶豫,當即書寫命令,乃是要求李清臣在做此事同時,尋到東都城內首相蘇巍,一面是告知城內勳貴,自己即將回援,以安眾心,也是對城內間諜做迷惑;另一面,卻是要蘇巍協助李清臣以防禦河岸以及汜水關的名義,儘量收攏城內官僚體系中的高手,湊足戰力。

  畢竟,大宗師固然是強橫無匹,但也要考慮黜龍幫本身越來越強悍的實力,而且此去河北,少不了一番大戰。

  李清臣自然領命而去。

  曹林大舉折返,別處倒也罷了,河東韓引弓卻是第一時間察覺,然後稍作思索,卻也無所得,只能一面給太原飛馬送信,一面親自離開軍營,往近在遲尺的南坡而來。沒辦法,這個時候他只有找到另一位大宗師才心安。

  出乎意料,這一次張老夫子居然召見了對方。

  “應該是去河北了。”最近精神挺好張老夫子非常和氣。“之前鄴城行宮大使李十二郎從河北逃回來,準備去潼關尋曹中丞去河北對付黜龍幫,路過南坡時專門問了我對河北局勢、黜龍幫、張行,還有對曹中丞的態度,我說了之後他就走了……李十二郎沒有去找你嗎?”

  韓引弓茫然搖頭。

  張伯鳳點點頭,不以為意:“無所謂了,反正看他樣子也成功了……黜龍幫這一遭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下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天下風雲都被他們捲到了河北。”

  韓引弓猶豫了一下,認真來問:“所以,張世伯,我是不是躲過這一遭了?”

  張伯鳳愣了一下,笑了笑,反而搖頭:“不好說……因為我準備離開南坡,出去走一遭,你指望繼續在這裡能躲開什麼大宗師,馬上就不行了。”

  韓引弓懵了一下,繼續來問:“世伯什麼時候走?”

  “馬上吧……最晚明日一早。”張伯鳳點點頭,忽然出神。“好久沒出去走了,希望這次不虛此行。”

  韓引弓不知所措,但看到對方望向門外陽光,反而不敢再多言。

  又過了一日,張老夫子悄無聲息的離開了南坡,而早在前一天,韓引弓剛剛離開南坡,便毫不猶豫,徑直拔軍向北,往太原而去——兩位大宗師的啟動,讓他徹底畏懼了。

  這個時候,太原也已經鼎沸,因為素來穩坐的英國公忽然動作強硬、聲音煊赫起來。

  到了正月十三這日,英國公更是專門宴請太原上下文武官員、名族名士、修行高手、文學法士道人。眾人心知肚明,或懷不安之態,或帶躍躍欲試之心,蜂擁而至。

  有意思的是,一直到這份上,英國公依然沒有侵佔近在遲尺的太原行宮,反而是在略顯逼仄的英國公府大堂上做了宴席。

  在場數十名權貴,外加英國公自家親信門客,紛紛然近百人都提前在下午趕到,甚至早在中午就來,並匯聚一堂,堂上也早早走供給宴席酒水……當然,無人在意餐飲,大家反而議論紛紛,或談關西局勢,或論河北情況,或言本地風聲,所謂交頭接耳、高談闊論、爭辯試探,不一而足。

  “王公來了!三位王公都來了!”

  座中人議論紛紛,忽然間,有三人自門外徑直而來,卻居然是有人壓著時間抵達。不過,眾人看清楚來人之後,卻無人覺得詫異,反而各自肅然,甚至於紛紛起身問候。

  口稱“三位王公”、“懷度公、懷通公、懷績公”。

  原來,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太原本地最大名族王氏如今的代表人物,也就是王氏三兄弟王懷度、王懷通、王懷績。

  其中,王懷度雖然是老大,卻是剛剛被黜龍軍破了城,棄了汲郡郡守身份逃回來的,不免讓人心中鄙夷;而老三王懷績消失多年回來,雖然據說一直在觀想一面寶鏡,估計已經快到宗師,但也只是傳聞,拿不準,而且言語姿態畏縮,瘋瘋癲癲,也讓人忍不住背地恥笑……但是,那是背地和心中,表面上,沒有任何人敢對他們無禮,無論是手握財權兵權的英國公親信,還是如河東張氏、隴西李氏以及白氏子弟這種高門出身,又或者是著名的飽學之士,修行高手,都沒有任何人有任何失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