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白有思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三章 國蹶行(11)(第2頁)

  “好。”屈突達不是婆婆媽媽的人,在意識到秦二郎給自己留了一條路也只給自己留了一條路後便不再糾纏,當即應聲,然後起身。“你先走,我去喚錢郎將,佈置好局面後就走人,咱們儘量帶人出去。”

  秦寶同樣不再囉嗦,徑直折身出去。

  就這樣,仗著一身修為,在夜色與風聲外加混亂的掩護下,秦二從容穿越了博望山大營,來到了西南面的田埂這裡,尋到了自己的瘤子斑點豹子獸,然後翻身上馬,便欲往歸自己的駐地臨河。

  然而,不知道為什麼,剛剛打馬,黑甲黑盔的他忽然又勒馬停下,然後只轉過身來,望向了博望山。

  秦二郎看著彼處的火光,聽著彼處的聲響,停了一陣子,方才折返。

  回到臨河縣,秦寶沒有再去理會周邊軍情,只是立即整肅緊挨著城牆的軍營,天一亮,便號令東都來的軍士各尋家眷,一起往黎陽撤退,同時不忘開釋民夫,然後要求郡卒留守,待黜龍軍至自行降服。

  一個時辰的限時結束後,幾乎有三分之一的士卒士卒沒有折回。

  或者換個說法,在秦寶一五一十說明了情況後,居然還有三分之二的軍士帶著家眷折回,甚至還有一些沒有家眷的郡卒願意跟隨,只能說秦二郎平日裡治軍嚴謹,甚得軍心了。

  雖然沒有輜重拖累,但部隊拖家帶口,一直到這日晚間方才抵達只有二三十里距離的黎陽城。

  在這裡,秦寶得到了兩個消息,一個好一個壞,好消息是屈突達是個宿將,既下決心,果然已經在白日一早就抵達,然後跟那位棄了內黃的錢姓郎將提前帶領著部分成建制部隊和家眷西行越過清漳水了;壞消息是,臨到此時軍事信息一一彙集,卻是確定博望山大營已經沒了、澶淵也沒了、臨河也沒了……誠如他猜測的那般,單通海與牛達圍困澶淵城後,天一亮就有內應開了城,單牛二人按照徐世英的策略遣家眷往博望山大營時,卻沒想到博望山大營因為主將夜間忽然走掉早已經崩潰。

  黜龍軍根本就是被亂糟糟的數千戶官軍家眷以及他們的認親、投降、整備給耽誤了追擊。

  所以,一直到下午他們才取下了臨河。

  不過,這也意味著黎陽的部隊不大可能繼續西行擺脫追擊了——他們沒有那個本事帶著家眷繼續冬日夜間行軍,而二三十里的距離則意味著明日他們會被輕鬆追上。

  “黜龍軍來的太快,咱們也實在是沒別的辦法了,你們幾人分地佔好城池,控制局面,等到明日黜龍軍至,直接降服……沒有交戰且不進行破壞就投降的不會被抽殺。”秦寶儘量安排。“都不用畏懼。”

  下方几名隊將面面相覷,猶豫片刻後,一人忍不住來問:“都尉要走嗎?”

  “是。”秦寶坦誠來答。“我老母妻子都在東都,總要走一趟。”

  開口者頷首,卻明顯有些失望,投降了,有沒有倚靠根本不是一回事,但對方的情況他們也清楚,也實在是說不出話來。

  而無奈之下,另一隊將復又趕緊來問:“都尉,黜龍幫明顯是衝著黎陽倉來的,若是城裡降了,倉城不降,我們會不會受牽累?”

  秦寶點點頭:“不要緊,我安排好了……”

  眾人詫異一時。

  “我就是怕屈突將軍他們惹事,所以提前叮囑了看管倉城的李參軍……告訴他,若是屈突將軍走前有什麼為難的安排,讓他且答應下來,等我到了再處置。”秦寶有一說一。“你們這邊安頓好,我就去倉城看看,絕不會誤事。”

  眾人如釋重負。

  事實證明,秦寶的未雨綢繆起到了作用——屈突達走前的安排是讓駐守倉城的李參軍放把火就撤。

  平心而論,這不是一個好建議。

  首先,這會讓走不脫的部隊陷入到麻煩,甚至有出賣後續部隊的嫌疑;其次,不考慮後續部隊註定被圍這個事實,也不得不承認,無論哪朝哪代燒倉都是一種很讓人難以接受的行為;最後就是,黎陽倉這個情況,想燒也挺難的。

  這不是開玩笑,須知道,一方面,為了防火,黎陽倉周邊是沒有多少引火物燃料的,樹木什麼的例行剷除乾淨,不然也不至於旁邊的山頭都被稱之為童山了,而且這地方選址本就比較避風;另一方面,就是倉儲本身太多了,而且還是分倉的,分倉往往又是夯土隔絕的,你想燒也燒不了多少。

  當然,就算燒不了多少,燒了也肯定可惜,肯定不是好事,所以,秦寶的事先安排依然起到了很明顯的作用。

  臘月廿七日上午,單通海部抵達黎陽,黎陽城立即投降,單大郎不顧城內安穩,即刻往黎陽城後方的黎陽倉而去,然後接受了這裡的守軍投降,並控制住了倉城,接管了周邊倉區。

  這個時候,黜龍軍的作戰目標其實已經實現。

  但太快了,誰也沒想到,在徐大郎的奔襲加攻心之策的連環計下,汲郡官軍這般輕易就土崩瓦解,到這日為止,因為戰事之順利、部隊之疾速,後方部隊根本就是剛剛進入汲郡領內的。

  不是沒有戰事,廿七日,對局勢一無所知的鄴城援軍嘗試南下,被雄伯南帶領著周行範、範望、劉黑榥三營騎兵輕易在城外擊敗,喪師數千,再無反應。

  這時候,就要稱讚黜龍幫提前設置好的自有預案了:屯田兵早已經在出兵當日,也就是廿四日就行了動員,並且已經尾隨中軍大部隊抵達了汲郡,準備參與轉運倉儲,而得到黎陽倉全須全尾入手的消息後,黜龍幫的各郡地方官吏,也按照預案開始動員或者通知百姓去黎陽倉領糧食了。

  廿八日,得知前線戰事訊息的黜龍幫首席張行帶著謝鳴鶴、馬圍、曹夕,隨賈越、翟謙、竇立德、李子達、王雄誕等十營兵先於數萬屯田軍抵達了黎陽。

  “情形如何?”黎陽城外,謝鳴鶴看到來接的徐世英、徐師仁等人,遠遠來問。

  “極好。”徐世英脫口而對。“倉儲封存妥當,無一破壞,正待首席點驗。”

  張行為之一怔,謝鳴鶴等隨行的許多頭領也都發懵。

  因為這話過於自相矛盾了。

  須知道,按照預案,這時候徐世英他們應該打開倉儲讓周遭百姓前來自行救濟取糧。而事實上,來到此地,他們也親眼看到已經有數不清的周遭百姓前來擔糧了。

  他們身側,就是絡繹不絕的一條糧食溪流,而這些本地老百姓雖然因為背靠駐軍經濟並不至於缺糧,但依然帶著一絲難以置信的沉默,悶頭轉運不及……畢竟誰也不知道,這些黜龍軍的大老爺們什麼時候停了善心。

  當然,這就扯遠了,轉回眼前,周遭都已經這樣了,為什麼還叫做“倉儲封存妥當,正待首席點驗”呢?

  “首席到倉城那邊,一望便知。”徐世英似乎早就料到來者反應,平靜以對。

  張行等人愈發好奇,便將大軍停在黎陽城周遭,與十幾位大頭領、頭領還有一隊幾乎全是準備將層面的幫內精英外加侍衛騎馬往更內裡被兩山兩河一城(大伾山、童山、大河、清漳水延伸運河、黎陽倉)夾住的黎陽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