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白有思 作品

第一百五十二章 隴上行(1)(第2頁)

  「第一位三徵東夷時徵收不利,被官府砍了;

  「第二位做了賊……不對,是做了義軍,在周圍煊赫了半年,結果河間大營的兵一到,全家被殺,自己也被幽州兵攆到渤海郡那邊了,後來聽說去年開春死了;

  「第三位接任後怎麼都不安穩,便使錢給河間大營的人,秋後起了個小塢堡,築了圩子,自稱戍主,卻被黜龍軍的大兵年前給吃下了,殺了示眾的……可見,這年頭鄉里之間冒個頭也是要命的,大風一刮,什麼都攔不住。」

  「一起沒的還有他那個本家。」韓鄉正笑道。「黜龍軍大軍都過來了,還非要起什麼塢寨,不許人隨意出入,還查出來跟隔壁被撕了的高士瓚的三侄子有關係,藏了人,所以五日前被平了寨子。」

  一名年輕軍士恍然:「那不就是之前賈頭領平的那家嗎?竟然是黃里長的親戚嗎?」

  黃里長聞言趕緊擺手:「若真是親戚早在塢寨裡一起被平了……村落都是兩個村落,只是五百年前算是一家,平日巴結人家,這才稱的本家。」….眾人鬨笑,韓鄉正雖然曉得雙黃裡和三黃裡其實是有些說法的,但此時也後悔當著黜龍軍的面多扯了此事,便也隨著鬨笑過去。

  「也是看命。」笑完之後,還是那趙夥長堂而皇之說道。「比方說,我們張營頭便也是里長出身,濟陰老兵人盡皆知的,可世道一亂,不就乘風而起,做到頭領,領一營兵了嗎?這還只是河北這邊,東境那裡,產業、家族也還是在的。如今越來越得用的竇頭領本是河北人,你們也該知道的,高雞泊的那位,也是里長到郡吏,然後反了的……」

  「竇頭領我們是知道的,但也是死了全族才熬到的的。」黃里長搖頭不止。「倒是你們那位張頭領,居然這麼順嗎?」

  「自然。」趙夥長正色來言。「當年我們張營頭情狀跟黃里長這裡一樣一樣的,平素帶著三五個人,收個稅、捉個賊什麼的,結果三徵的時候,賊多的捉不完,上頭要反過來治他罪,沒辦法,就棄了家,帶著一夥子人找王五郎王大頭領做投奔,藏在了王五郎莊子裡,然後便跟著張龍頭立了黜龍幫,一直到眼下。」

  「這是跟對了人,遇到了貴人。」韓鄉正啜了口濁酒,插了句嘴。

  「確實。」趙夥長想了下,認真點了下頭。「其實真要是細細來算,我們黜龍幫幾十個頭領裡面得有七八個都是里長、鄉正、郡吏出身,都是三徵的時候被逼的沒辦法,但遇到我們龍頭前,也都是運道不足……還有另外一位張頭領,你們該認得的,叫張金樹,綽號八臂天王的奢遮人物,聽說就是這邊平原渤海一帶的郡吏,也是三徵被逼反,但河北根本不能立足,結果去了東境遇到張龍頭,便風生水起了……」

  「這位還真知道。」黃里長精神一振。「當年在常家集見過一次的,當時只是管治安的,過來跟幾個當地豪傑說事情……」

  「我們這位大龍頭,據說是真有些神異的。」一名稍顯年輕的黜龍軍軍士此時也插了句嘴。「之前跟其他營頭一起的時候,那營裡就都說,我們龍頭在北地就是被黑帝爺選中,過來中原騰龍駕霧的,註定要成就一番唐皇那般基業的,這次馬臉河打仗時也有人傳,說大龍頭的真氣也有神異說法。」

  黃韓兩個地方上的人登時詫異。

  「這個就不扯了。」倒是趙夥長直接打斷了這說法。「大人物哪個沒說法?不過咱們龍頭確實是有本事……對比著河北跟東境就知道了……三徵東夷就是順著大河走的,兩邊一樣苦,結果現在東境早安穩下來了,河北這裡卻艱難到這份上。」

  韓鄉正搖了搖頭,沒吭聲。

  黃里長倒是猶豫了一下,然後認真來問:「東境真的挺好?」

  「那是自然。」趙夥長坦然以對。「我便是東境人……說實話,之前在東境還不覺得好,還覺得龍頭管的苛刻,日子也沒有太平時好過,但一過來河北,便曉得龍頭是真本事,聽他的吩咐做事,吃他的糧餉打仗便是,省得落得個河北這邊的下場。」….黃里長點點頭,忍不住再來問:「所以,縣城那裡也是真給種子和農具?」

  「自然是真的。」不等趙夥長回覆,韓鄉正反而敲了桌子。「老黃,你不信別人,那我還能騙你嗎?我是親眼看到的,縣城那裡張大龍頭親自坐鎮,三個營的兵馬三面擺上,東面開了大爐子,沒日沒夜的做著農具;西面是從東境運來的種子糧,全是騎兵加速護送來……包括之前給你們銅錢和鐵器,就是為了今日的說法,這個叫鑄劍為犁,浮財化苗。」

  黃里長明顯愣了一下。

  「黃兄弟若是之前不信,為何還來這般殷勤?」剛剛放下湯碗的趙夥長此時也來問。

  【推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