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白有思 作品

第一百五十一章 猛虎行 (22)(第2頁)

  張行沉默了一會,認真來問:「要我說媒嗎?」

  蘇靖方聞言一怔,連連搖頭:「玩笑而已……大丈夫功業未成,何以家為?」

  「你師父也沒耽誤事啊?」張行當即反駁

  「那是師孃有本事,而且一心一意支持師父。」蘇靖方立即指出了關鍵。

  「所以是覺得人家耽誤你了……」張行搖頭道。「等你年紀大了就後悔了。」

  蘇靖方不置可否。

  「你師父在西南邊的武陽知道嗎?」張行想了下,沒有再糾結這個小問題,而是轉到了正事上。

  「知道。」

  「回去後跟你師父說下,問他能不能聯合出兵的其他幾郡郡守問汲郡那裡要些糧食什麼的,然後我們花錢買……河北老百姓這兩年太苦了,窮的吃草都吃不上,而汲郡那些倉儲裡的糧食本質上也全都是河北老百姓自家的膏血。」張行提出了兩個正式的要求。「除此之外,請他幫我問一下牛達以及澶淵俘虜的去向和結果,戰俘換戰俘嘛,尤其是牛達,我手上還有個渤海太守,都可以換;如果說牛達乾脆死了,我就殺

  了那個太守,拿屍首跟朝廷換屍首。」

  蘇靖方聽完後不免牙酸,然後認真提

  出了心中疑問:「師叔,你既是有求於我師父,為何又這般咄咄逼人?」

  「我求他什麼了?」張行扶著樹墩子懇切來問。

  「求他換糧食,找人……」蘇靖方無語至極

  「找人是公平的。」張行認真來答。「活人換活人,死人換死人,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可糧食呢?」蘇靖方繼續來問。

  「糧食是我求他?」「不是嗎?」

  「小蘇。」張行嘆了口氣,言辭懇切至極。「我今日說的這幾句話,你記住了……我問你,我為誰求糧食?為我自己嗎?為黜龍幫嗎?黜龍幫二十幾個營,多少還有登州的陳糧和東境去年秋收後的支援,外加剛剛繳獲的河間大營軍糧……你要說缺糧肯定還是缺的,但咬咬牙,緊一緊腰帶,也肯定是能過的……我要糧食,是為了渤海、平原的幾百萬老百姓,也是為了清河、武陽,甚至你們武安郡的老百姓,怎麼就變成我要糧食呢?」

  「可是師叔。」蘇靖方認真來對。「渤海、平原不是你們黜龍幫的地盤了嗎?清河武陽,不是被你視為囊中之物了嗎?你為他們要糧食,根本上不還是為了自己要?

  難道大家都是傻的嗎?」

  「這就是你跟你師父的問題,本末倒置。」張行沒好氣道。「打天下、奪地盤是為什麼?就是為了打天下、奪地盤嗎?我張三出來造反,根本上是受不了老百姓日子都過不下去,而你師父跟你腦子裡,全都是什麼英雄功業……尤其是你師父,又不是不懂,非得裝作看不見……所謂一統四海,是為了以後少打仗;改朝換代,是為了除暴安良;黜龍殺龍,是為了讓地氣歸還……河北的老百姓吃不上飯,官軍不去管,我替他們來求,結果反而是我的私心了?」

  蘇靖方不再吭聲。

  很顯然,他知道自己爭辯不過這個口舌幾乎是獨一檔的師叔,但他也不服氣,因為對方再怎麼歪理多多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此時讓西線朝廷諸郡討要糧食,本質上對黜龍幫是有利的。

  除非哪一天這位張師傅願意為了朝廷治下的老百姓來犧牲黜龍幫的重大戰略利益,否則也就是那樣。

  張行見狀當然曉得對方是怎麼想的,但這個問題已經觸及到了根本,真要是能幾句話說服對方,反而不用跟李定掰扯那麼久了,便也乾脆擺手做了打發:

  「無所謂了,總之別忘了這些交代……你的部屬讓他們走北線直接回去……給你一匹馬,衣甲裝備是不好給的,不然你也沒法在東都那邊的人面前做交代。」

  「是。」蘇靖方打起精神,拱手而去。

  蘇靖方既走,過了一陣子,才有人押解著另一個戰俘過來,戰俘同樣布衣打扮。來到後卻明顯忐忑。

  「閣下叫張公慎?」張行只在樹墩子上認真來問。「咱們見過兩回吧?」

  「是。」張公慎謹慎來答。「張龍頭好記性。」

  「份屬敵我,戰場無情,但如今塵埃落地,你也回去吧。」張行這次格外乾脆。「你家少將軍也帶走吧……告訴羅將軍,實在是他兒子太折騰,下面人又不知道他修為,所以才打斷了腿,回去好生養一養,沒太大事。」。

  張公慎怔了一下,大喜過望,立即俯身拱手,誠懇來謝:「張龍頭恩義,在下沒齒難忘,也替我家少將軍多謝了。

  「無妨。」難得遇到個不需要算計心眼的,張行也難得站起身來扶了對方一下。「且不說兩家本無利害衝突……便是有,時乎時乎,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該有求於人了,況且我聽陳大頭領說了你的事情,你是個有情義的,牽扯進來委實無辜,倒也不必這般。」

  說著,兩人又推讓了幾下,便也讓對方直接離去了。

  而人一走,張

  行乾坐了一會,復又轉身從樹墩子後面拎起鐵鍬,然後運行真氣,開始繼續刨這個樹根……原來,他在這裡閒坐,居然是跟本部直屬營頭的人出來刨樹根尋柴火的,只是中間順便處理一些雜務。

  且不說張大龍頭如何過節堅持義務勞動,只說另一邊,蘇靖方輕馳西行,迅速穿越清河郡,抵達了清河與武安交界的重鎮聊城,遇到了聽聞前方大戰結果逡巡不前的西線朝廷部隊,卻是輕易尋到了本郡的郡卒,然後見到了營中領兵的親父。

  結果尚未坐穩,便又有使者來召,讓他中軍大帳相見。

  蘇靖方不敢怠慢,匆匆隨使者來到中軍大帳,行禮完畢,站起身來,卻見到帳中滿滿當當坐了七八人,其餘將校都只是在下方羅列,而自家師父只是在七八人中坐在了左手第三位的位置,正中一人則是一位姿態雍容的年長者,望之不似軍將。

  「這位是汲郡王公,然後是屈突將軍,魏郡袁公,鄴城呂大使、武陽郡元公,趙郡張公,還有襄國郡陳公……」李定大略介紹了一番。「河北西路諸位大員皆在此處,問你什麼你就答什麼,不要有半點遮掩。」

  蘇靖方趕緊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