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白有思 作品

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乘行(11)(第2頁)

  關隴世族豪橫無忌,自然不必多言。

  至於聖人,馮無佚對聖人忠心是對聖人忠心,可是這些年來他也看的清楚,聖人一心一意放在那些所謂“大”事情上面,卻毫不在意施政的細節,人事上更是隻講立場,不論才德……李定這個出身為什麼不能得用?別人不知道,他馮無佚猜不到?

  十之八九是因為李定母族韓氏的牽累。

  聖人一面想成大功,一統四海,建立偉業,一面卻又視壓制關隴,梳理軍功貴族為要,韓氏三兄弟皆為大將,韓博龍更是大魏開國九功臣前列之人,相關人等,自然被壓制。

  可嘆的是,這種政策不但使得李定這種優秀的關隴本據人才長久被壓制,以至於產生怨氣,結果最後一徵時因為存了孤注一擲的心態反而又與諸軍功世族媾和,所謂功虧一簣,連壓制關隴軍功世族的事業都棄了。

  正在馮無佚思緒連綿之際,耳畔忽然響起了一聲霹靂。

  “正所謂,亂自上做,曹徹不死,天下難平,關隴不疏,天下難通!”王雄誕繼續昂然言道。“既為英雄,便當同心戮力,”

  “大膽!“馮無佚本能拍案而起,怒目相對。

  然而,這一次發作,卻只嚇到了一個正在用心吃第四碗麵的竇小娘,並順勢引來一直認真充當傾聽者馬平兒的憤怒∶“天下人公論的事情,由得你來倚老賣老說大膽嗎?“

  馮無佚雙手發抖,身後幾個本家侍衛早早驚愕起身,但似乎早得到叮囑一般,十數騎武安郡騎士卻也紛紛起身,繼而引得驛店堂中許多人驚惶一時,多有逃散之意。

  馮老頭回復清明,只在許多人矚目下勉力坐回

  ,卻還是當場憤然反駁∶“何來天下人公論?”

  “是東境八郡父老算不得天下人,還是淮西六郡父老不算天下人?”馬平兒也同樣紛紛駁斥。“又或者說河北這裡,兩年間官軍殺了那麼多人,結果一茬接一茬,死都止不住的義軍算不得天下人?這些人,命都不要了,就是要造反,就是要殺暴君除暴魏,不是公論是什麼?!”

  馮無佚一時語塞,而尚鼓著腮的竇小娘聽到這裡,卻是重重頷首,表示贊同。

  “說得好。”王雄誕隨即跟上,言語清晰。“三徵之下,每次破家百萬,牽累者自然千萬,千萬人家破人亡的事情,天下共睹,暴君暴魏,不是天下人公論又是什麼?“

  蘇靖方端坐不動,置若罔聞,周圍驛店大堂裡的其他客人,勉強重新坐下後卻都竊竊私語。….馮無佚看到這一幕,一時氣餒∶“這不是你二人與我辯駁,恐怕是那反賊張行隔空與我來辯吧?“小說書

  “確係如此,但道理真假,何論出處?”王雄誕倒是坦蕩。“我只有一言相告閣下,閣下若是以為能在河北尋得大魏人心,不免可笑……我若是閣下,既然歸鄉,就乾脆回到長樂老家,教人讀書識字、築基算數,勝過在這裡四處奔走,還徒勞惹人嫌。”

  “沒有這回事。“蘇靖方趕緊插嘴安撫。“恩師專門遣我來迎……“

  馮無佚反而被氣笑了。

  而一笑之下,他也醒悟,自己跟一群小兒輩計較什麼?真要是張行在這裡倒也罷了,與他辯一辯也無妨,可這兩個年輕人,不過是得了那反賊平日幾句言語,賣弄過來罷了,那蘇靖方更是一個滑頭少年。

  關鍵,還是要見到李定再說。

  想到這裡,他乾脆拱拱手,帶著半肚子悶氣上樓休息去了。

  走到樓梯上,便聽到下面恢復了熱鬧,甚至聽到蘇靖方好奇來問,張龍頭可還有對他恩師的其他誇獎言語,他想學習一下……

  一夜無話,翌日一早,眾人便一起西行,武安郡郡治永年其實偏東,既至丘城驛,不過又一日辛苦,便於晚間抵達了城內。

  超世之傑的臥龍李定沒有立即接見誰,而是將兩撥人安置在了城內一棟頗為宏偉,也的確在河北聞名的黑帝大觀中……紅山之下,若無黑帝爺的大觀反而奇怪……又安眠了一晚,第二天卻又幹脆親自來到黑帝觀中,然後只孤身到了後堂廂房裡,並讓蘇靖方依次來請兩撥客人。

  當然,首先肯定還是請的馮無佚。

  雙方見面只在黑帝觀的後堂側廂見禮寒暄,剛一落座,吸取了之前平原教訓的馮無佚就開門見山∶“李府君,我是來仿效張世昭張相公臨時來做使節的……國家危難之際,河北更是局勢艱難,但還請你不要動搖忠謹之心,使局勢大壞。”

  門檻上,蘇靖方早早豎起耳朵。

  孰料,黑著眼圈鬍子拉碴的李定聞得此言,反而在座中苦笑∶“馮公以為,我會因為跟張行的私交而造反嗎所以不惜過家門而不入,也要來警示我一番?”

  “老夫沒有這麼說。”馮無佚搖頭以對。“至於此番過來,只是聊表個人心意而已,沒有要威逼欺求誰的意思。”

  “馮公放心吧。”李定嘆了口氣,幽幽正色來講。“兩年之內,我不大可能反,便是反了,十之八九也跟張三郎或者黜龍幫無關。”

  馮無佚鬆了口氣,繼而卻又覺得荒唐,自己怎麼能為這種承諾而感到釋然呢?

  於是,其人繼續哭笑不得,復又追問∶“兩年後,李府君就準備反了?”

  “沒有這回事。“李定搖頭以對。“我從來沒準備反過……但眼下局勢,東都還能撐兩三年嗎?東都一旦支撐不住,江都也撐不住,大魏基本上就要完蛋,大魏完蛋,到時候群雄並起,天下都算反,而人在局中,根本就是身不由己,我身為郡守,要為本郡百姓和下屬士卒性命….負責的。”

  馮無佚怔了怔,有心駁斥,但想到前日的爭論,復又覺得無力,連幾個小娃娃都爭辯不過,何論這位?

  於是,他便只強打精神來問∶“如此說來,大魏局面不倒,李郡守便不會主動與那張三合流了?“

  “不會。”李定斬釘截鐵答道。“馮公…眼下局勢,我也不怕誰,也沒別的旁人在此,跟你說實話好了……你猜錯方向了,張行既到河北,想要立足,肯定要從東南角起來,便是順風順水,沒個兩三年如何到武安郡旁邊而武安郡與我真要反,怕是反而要從太原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