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白有思 作品

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乘行(9)(第2頁)

  而這兩者之間的所有地方勢力,無論是受大魏指派的地方官、影響力充斥了整個地域的名門世家、在局部地區擁有絕對實力的地方豪強,又或者是兵力強盛往來如風的義軍,都必須要做好心理準備,然後在短期內,在表面上屈服於這兩家勢力。….當然,也有一定可能會一直屈服下去,而且是由外而內的全面服從。

  天黑漆漆的,冬日風聲不斷,偶爾帶來乾燥空氣中的血腥味,張行坐在官軍幫忙建築好的大營裡,正望著夜空發呆。

  在他所在營房的門外,側前方的旗杆下,赫然掛著一顆新鮮的人頭。

  那是諸葛仰的。

  他沒有逃脫伍驚風的追捕,後者的速度是所有凝丹-成丹階段高手的噩夢,遇到這位,他們最引以為傲的機動性便會被封殺,接下來如果不能正面對抗佔上風的話,便是空耗與焦灼,最後是被逼無奈下的選擇——是要破碎真氣海十死無生,求個死前痛快,死時安生,還是指望著被打斷四肢後在軍營裡得到投降的機會?

  很顯然,諸葛仰選錯了。

  但不要緊,今日之後,河間大營的人面對黜龍幫的時候再做選擇就會明智多了。

  而且,張行雖然一直望著這裡,但注意力卻委實並不在這個人頭上……他還在思考著白天的那個問題,天明之後,到底是要奪取已經宛若囊中之物的平原、安德兩座大城作為立足之地,還是選擇東行,彙集已經聯絡成功的魏玄定,去嘗試救助高士通。

  這是個很艱難的選擇,可對於不同人而言,所謂艱難其實並不是一回事。

  白天的時候,張行詢問範大氅,範大氅的回覆很糾結,只說救也行,取城也行,那是因為他要考慮他那支弱小義軍將來的位置立場:問徐世英,這廝也有些發虛,因為此行後要折回東郡的徐大郎需要考慮他有沒有資格對河北方面的戰略問題指手畫腳;問翟謙等人,這些人卻又反過來猜他張大龍頭的心思……這一戰的戰果同樣震懾了黜龍幫內部。

  所謂妻私我也,妾畏我也,大略如此。

  而對於張行來說,他倒也沒有過多的高深想法,最起碼沒有像很多人臆測的那樣考慮到什麼深層利害問題,但也沒有太過於低級,比如滿足於這一戰的戰果,就想享受一下了,他只是在糾結一個極為現實的小問題。

  那就是,如果繼續進軍,還能不能繼續打贏下一仗?

  部隊雖然勝利,但長途奔襲的疲態已經在白日戰中顯露無疑,再來一場奔襲,又是什麼狀態?而且能不能抓到很可能會得到消息的河間軍東路偏師?或者更嚴重一點,如果高大帥敗的太快,河間軍當面主力兜了過來,到時候誰被突襲還不好說呢!

  不過,在倦意上來之前,張行還是遵循著當斷即斷的心態,下定了決心,那就是如果可能還是要儘量去救助河北豪傑,以收納人心,但他需要情報,需要謹慎進軍。

  就這樣,翌日一早,張大龍頭正式下令,繼續啟程東進,並在上午於安德城東南處匯合了早就取得聯繫的魏玄定、程知理、程名起、樊豹等人,雙方合兵一處,加上一直在北側遊弋的範大氅部,早已經正式突破三萬之眾。….隨即,大部隊掉頭,往高士通之前的大本營般縣而去。

  此一去,安德城與平原城如釋重負。

  但有人就反過來被嚇到了——黜龍軍主力尚未抵達般縣,就有消息傳來,說是已經攻克了般縣東側平昌縣的河間軍東路偏師,在得到西部偏師一日內全軍覆沒的消息後,大為震動,然後又聽說黜龍軍三萬主力往彼處進發後,乾脆選擇了棄城北走。

  這當然是個好消息。

  黜龍軍兵不血刃,順勢佔領了高士通原本的大本營,並且接收了此地相當多的殘餘部眾和物資……他們中有原本駐紮在此處的,有因為平昌被攻破逃亡過來的,但總體來說,多是高士通集中精銳北上後留下的雜牌或者殘弱,以昔日被抽殺過的平原義軍為主。

  這些人,面對著黜龍軍,表現出了驚人的服從。

  不過很快,也就是黜龍軍剛剛佔據了般縣和平昌後,又有大股義軍潰兵自北面逃來。

  而且,他們帶來了一個說不上算好還是算壞的戰況——原來,高士通部主力已經被河間大營精銳與渤海郡的郡卒合力,圍困在了一百里外的樂陵城。

  說不上好,是因為高士通果然是中了計策,高士瓚的死亡雖然震動了各方,卻沒有阻止陷阱的啟動,在渤海太守張世遇和樂陵守將王伏貝的聯手策應下,高士通部還是輕易“攻”下了樂陵城,然後迅速陷入到了兩萬五千眾河間大軍與近萬渤海郡卒的反向包圍中。

  非只如此,之前河間軍東路偏師驚惶北走後,也被渤海郡太守張世遇當道攔住,然後參與到了包圍之中。

  換言之,此時樂陵那裡,有高士通集結的河北義軍精華部眾六萬左右,但因為城池面積有限,物資早已經被官軍提前清空,所以外圍部眾一直在不停的逃散,糧食也即將用盡,而且冬日嚴寒將至,只怕支撐不住幾天;而河間軍則有三萬五千之眾,配合著近萬郡卒,雖不能全面包圍,但也足夠在城外設寨,輕易將戰力明顯差了許多的河北義軍主力堵在了樂陵城內和城下。

  至於說不算壞,那是因為黜龍軍的出現過於迅速和突兀了,非但河間大營掃蕩後方的兩支偏師一敗一走,樂陵方向的河間軍為了保存實力,也沒有擅自發動針對高士通部主力的圍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