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白有思 作品

第一百一十一章 臨流行(14)(第2頁)

  同時,這些事情往往是一個連一個的,環環相扣的。

  簡單一點的,比如說張行既然要親自渡河,那麼他的直屬領兵頭領們,也就是賈越、周行範、尚懷志、王雄誕、賈閏甫、閻慶等人就沒理由不跟來。

  這是他的班底,沒有班底怎麼做事?

  謝鳴鶴屬於私人關係,幫忙在登州當完老師之後,也肯定是要來的。

  還比如說,南岸的後勤與文官體系剛剛建成,也是沒法打破的,所以柴孝和之於東平郡以下,周為式之於東郡、邴元正之於濟北郡、房彥朗之於濟陰郡、鄭德濤之於齊郡、杜才幹之於魯郡、竇文柏之於琅琊半郡,都是沒法動的。

  稍微複雜點的也有。

  比如說,為了在河北建立一個像模像樣的隨軍中樞體系,在魏玄定、雄伯南都決定過來的情況下,閻慶一個人是無法支持住一個秘書班底的,於是剛剛被從大頭領和留後位置黜落的祖臣彥也被帶了過來……這就有真有點古怪了。

  但委實合理,人家筆桿子和家族河北影響力還是在的,而張行也真不是為了對付李樞才這麼幹的。

  再比如說,張金樹算是張行鐵桿了,柳周臣反而比較陌生,但是職責所在,後者是軍法官,前者是治安紀律巡視,所以後者一定要來河北,前者恐怕要留在河南……但依著張金樹的想法,估計只當張行讓他監視河南了。

  這些都還算是小的地方。

  還有些大的呢?更復雜的呢?當然也有。

  比如說,那日決議後白有思的登州留後位置在被正式確立,那麼就需要給白有思配一套班底,這個時候唐百仁、房敬伯這一文一武兩個降人,似乎就很合適。但實際上,唐百仁是迫切希望來渡河立功的,多次寫信請戰,不好打消人家的積極性,而且登州太大,房敬伯一個人也有些為難。

  於是,張行便將曾經不穩當過的王振、孟啖鬼強行劃到登州,同時讓賈務根這個在齊郡老於庶務的前郡丞去登州協助白有思。

  而這麼一來的話,齊郡三降將,雖然因為地理原因都是出兵河北的最佳人選,但三個降將全都離開本據點,不免讓人不安,於是只有樊豹一人率部北上,左才相是留在齊郡的。梁郡那邊,人家範廚子也適當加了擔子。

  再比如說,那日決議後,張行對李樞的評價進一步走低,再加上河南文官多是出於李樞一脈,不免有了強烈的制衡心態,而最適合的人選理論上是王叔勇,但王叔勇政治上太老實,所以實際上的人選反而是徐世英,徐世英留在東郡不光是能制衡李樞,還能把握住大河,必要時方便河北的軍隊折返回來。

  考慮到徐世英本人的才能,這其實是一個很艱難的決斷,張大龍頭費了好大力氣才下定決心。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大範圍的聯動效應:

  徐世英留守東郡沒問題,但是人家的核心下屬裡,郭敬恪和魯氏兄弟都是河北人,都一心想渡河北上的,那麼就是郭敬恪和魯老二過來,魯老大留守南側,負責河道。而徐世英的直屬勢力稍減,為了確保他在東郡的絕對地位,同為東郡本土出身大頭領的牛達和翟謙就要隨軍過來,對應的,翟謙的弟弟翟寬以及黃俊漢,還有關許就要留下來,以確保東郡既只有一個頭,又勢力不弱。

  但是,這麼做,相當於直接拆了徐世英、牛達、翟謙三個從建幫一開始就存在的標準山頭,為了安撫他們三家,同時也是為了確保抽調兵力順利,似乎也是為了打擊從一開始就形成幫內固疾的軍事小團體,於是乎,張行立即開啟了此番北上另一個簡單粗暴的原則。

  那就是強行拆分所有領兵頭領的山頭——大頭領可以不去,但他的心腹頭領必須去一兩個;反之,大頭領去了,也必須要留心腹頭領在家領部分兵馬屯駐。

  美其名曰見者有份,實際上有趁機拆山頭整編的陽謀在裡面。

  而出乎意料的地方在於,那些頭領們,明知是怎麼回事,每個人的反應也都還是複雜不一的,並不是所有人都抗拒如此,也不是所有人都坦然接受。

  因為這裡面牽扯到渡河北進的前景問題——如果你相信進取河北是必勝的,自然應該踴躍參加,從張行角度來說更應該把所有自己信任的人帶上,把鄙夷和厭棄的人留下。

  但實際上,事情沒那麼簡單。

  之前就說了,渡河去河北,這是一個所有人大約都知道正確,但也所有人都能意識到真的會很艱難的一次北進,真有可能片甲不歸的。所以,每個人的反應都很複雜和糾結,都有生怕落後想跟上去參與擴充地盤的心態,也都有想保存實力在河南安享的心態。

  對應的,抽調部隊和山頭內部的留去取捨,也成為了最近所有實權頭領都在糾結的破事,偏偏事情也不是個人想如何就如何,都還要顧及威望越來越高的張行眉毛鼻子一把抓,以及雄天王親自找你或者找你心腹頭領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