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白有思 作品

第一百零五章 臨流行(8)(第2頁)

  白有思心中微動,眼睛也眨了一下:“我知道去河北從大局上來說是極對的,可這事這麼正大光明?”

  “算是鄭國之渠吧。”張行看著信不以為然道。“你知道鄭國渠這個計策嗎?”

  白有思當場笑了。

  張行也笑了,便暫時放下手裡的信,跟對方稍微解釋了一番:“白帝爺前後,天下崩亂,諸國林立,其中兩國強弱分明,強將吞弱之際,弱國中有個水利大師喚作鄭國,跑到強國那裡,自願幫強國在後方設計修築了一道水渠,若水渠成,則強國田畝翻倍,交通動員加速,興盛不可擋……但實際上,鄭國此舉反而是為了延緩弱國被強國所並。而後來消息敗露,強國依然選擇繼續修渠,弱國也的確多捱了一段時日。”

  “果然是這個局面。”白有思恍然。“好一個鄭國渠。”

  張行見到對方醒悟,繼續來看書信,看了一會,復又失笑:“其實,我現在大約看來,已經察覺到了,這些日子人在東郡、濟陰郡,甚至東平郡、濟北郡的頭領舵主,比之之前在東面四郡屯駐的頭領、舵主,提議出兵河北的確實要明顯多了許多……大約是多了一半的樣子……看來串聯還是有作用的。只是誰能想到,這些人言辭妥當,分析準確,只從黜龍幫利弊將來勸我出兵河北的人裡面,居然有兩成是因為私心,想攆我走了,好在東境安樂享受的呢?偏偏,你又不知道這兩成私心,到底是落在什麼地方的。”

  白有思也在手腕上搖頭:“這就是我素來犯怵的地方,人心這個東西太難揣摩了,而且我總沒有三郎你這般心思,願意坦蕩接納這種私心。”

  張行沉默不語。

  “怎麼了?”白有思好奇詢問。

  “人人都有私心,眾私為公。”張行嘆氣道。“大家都有的私心就是公心,就要認真對待……而你是手中劍太利了,懶得計較這些私心公心罷了。”

  “所以,難道該用田宅來賄賂這些豪強出身的頭領?”白有思反問。

  “不是。”張行搖頭以對。“多和少是相對的,而且少部分強人的私心往往是跟大部分尋常人的私心對立的,這個時候要的是儘量照顧更多數人的一種妥協……還是不應該拿田宅賄賂這些頭領,還是要維護更多老百姓的正常授田,但應該一開始就明確賞罰,即便是大頭領、頭領,也可以按照軍功予以多餘田宅賞賜。”

  “那為什麼之前不做呢?”白有思愈發好奇。“以三郎的才智早該想到的,而據我所知,那些本土豪強出身的頭領、大頭領根本沒有超額軍功賞賜。”

  “因為他們起事的時候,便將數縣之地劃為自己地盤,財權、法權、軍權俱出一門,宛若東境境內的總管縣一般。”張行略帶嘲諷來笑。“這些地盤,不要說那時候了,便是此時我也無法讓他們吐出來。不過你說的對,我應該一開始就堅持對他們這些頭領搞這種田宅賞賜的,否則將來憑什麼將他們的那些地盤收回來?”

  白有思若有所思。

  外面秋風呼嘯,張行繼續看了下去,大約又花了一個時辰,才將所有書信看完,也將所有觀點統計妥當。

  這個時候,白三娘終於再度開口了:“怎麼樣?有人攛掇你火併李樞嗎?”

  “有。”認真點驗表格的張行脫口而對。“張金樹……我就猜到他誤會我讓他上私信的目的了。”

  “閻慶沒有嗎?”

  “閻慶當面說的。”

  “但你不準備火併李樞?”

  “這是自然……得講大局,這時候搞火併,只會親者痛、仇者快,鬥而不破其實挺好。”

  “那淮右盟呢?你準備怎麼處置?”

  “若是要南下江淮,便並了淮右盟,若是要北進,便留他與李樞打擂臺……他必然樂的如此……繼續鬥而不破便是。”

  “果然……那結果呢?到底是去河北還是江淮呢?哪邊人多?”

  “不好說。”張行指著自己的統計表格來言。“我看了看,原本主流意見應該是建議去兼併淮右盟,進取江淮的,少部分還有其他奇怪的建議。但在西三郡這裡,李樞串聯的效果還是非常大的,眼下來看,已經明確表態的,兩者基本上是六四開,還是支持去江淮的人多些。可我估計到了濟陰,真正決議的時候,支持去河北的會繼續增多,最終拉平也說不定。”

  “那你呢?”白有思忽然來問。“你本人想去河北還是江淮?你說過的,到濟陰路上會跟我說的。”

  張行想了想,好像確實有這件事,便點了點頭,然後放下表格,認真給對方分析:

  “這件事情是這樣,從李樞的角度來說,當然希望我去河北,這是鄭國渠之策。”

  “自然。”

  “從這些贊同北上的頭領們角度來說,這事是公私兩便,是眾私化公,他們自己恐怕都說不好自己支持北上的決策裡到底是幾分公幾分私,甚至有些人會理直氣壯覺得自己就是一片公心……”

  “是。”

  “而於莪來說,我自己其實也是兩難的……而且兩難之處也在於公私。”張行似乎很坦誠。“我心裡很清楚,去河北是正確的,這是公;但去河北局面註定會很難,這是私。

  “張世昭這個人,再怎麼質疑他立場和人品,卻沒法說他沒腦子,他對去河北的理由說的很清楚……打到最後,很可能還是東齊、西魏、南陳三家的底子對立!因為已經對立幾百年了,有了軍事政治文化的整合傳統了,很難脫出這個窠臼。

  “西魏本質上是關隴,勢力最大,人才最多,軍事經驗也最豐富,地形也極好,天然附庸巴蜀之地,而這個大盤子現在是大魏皇室守著,然後還有包括你爹在內一堆人眼巴巴想著呢,真不敢說誰會最後得勝,但一旦決出新主人,便是最有希望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