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白有思 作品

第九十一章 荷戈行(15)(第2頁)

  “有兩件事情可以選。”張行終於想了想,終於肅然起來。“據我所知,龜山軍其實發源於琅琊郡,而且琅琊郡和魯東、齊郡東南的義軍都跟當初知世軍有些淵源?”

  “是。”唐百仁趕緊點頭。“知世郎王厚是天底下第一個喊出來要殺暴君的,又是在琅琊扯得旗子,當時三徵的逃兵也好,周邊州郡也罷,都打著知世軍的旗號,當然有淵源。便是知世軍之前數次被張須果打敗,能迅速再起,也是因為周邊許多綹子都名義上用他的號,他往琅琊走一圈,便能再度拉起人來,我們龜山軍的大頭領,之前便曾在王厚麾下做過九當家。”

  “那麼,你能借助龜山軍在琅琊的關係,往徐州、東海甚至江都一帶買糧嗎?”話到這裡,張行順勢提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建議。

  唐百仁想了一想,連連搖頭:“難!我知道張公是指江都周邊收納的江東與江淮的糧食,而且以前的確是能通商貿的,但歷山戰後,或許是畏懼張公的威勢,淮上就不許通民間大船了,海路也不許。非要說買糧食……走海路往東夷是條路子,但又太遠了,不如走登州通東夷。”

  張行聽到一半,當場嘆了口氣,到後來聽到東夷的路子,精神卻又陡然一振。

  而見此情形,唐百仁終於沒有忍耐的住:“張公,咱們委實缺糧嗎?”

  “此時不缺。”張行乾脆說了實話。“但將來肯定缺,而且全天下都要缺,尤其是東境和河北……因為所有大的倉儲都在東都周邊,大宗師看著的,沒人敢動,而偏偏天下又已經亂了起來,地裡的莊稼沒人管,收成必然大減……今年是第一年,缺糧還沒有太顯出來,可明年、後年呢?到時候難道指望朝廷賣給我們反賊糧食?去年晉北代地因為巫族圍城先亂了一季,沒有收成,結果今年就餓殍滿地,太原不願意救,當地不放糧,結果就是上上下下一起反了,這就是先例。”

  唐百仁想了想,一時無可辯駁,卻又只能勉力解釋:“在下慚愧。”

  “這有什麼可慚愧的……”張行失笑以對。“本來就是題外之論。”

  唐百仁聽到這裡,反而再度振作,趕緊在桌上拱手:“那張公,你說有兩個事情,還有一事是什麼?”

  張行點點頭,繼續來言:“我之前說了,此番東進,進取濟水沿岸州郡是一回事,儘量少折騰,乾淨利索穩穩當當拿下來也是一回事……而這裡面,如果說一直到齊郡的軍事壓力都不大的話,那登州就不好說了,那三家可都是比黜龍幫還早造反,擁眾數萬、十萬的大勢力。”

  唐百仁心中一突,稍有醒悟,然後立即起身拱手錶態:“張公,我願意去登州做間,離間孫、高、王三家!”

  張行端坐不動,只是點點頭:“你若願意做自然是極好的,不願意做也無妨,你既然今日快馬加鞭過來了,我這裡總有你一個頭領位置。”

  “張公說笑了。”唐百仁反而釋然。“還是那句話,若沒有一番像樣的功勞,這個頭領我拿了不踏實,而且也未必敢把它當個實實在在的頭領。”

  張行笑了笑,不再多言:“那就儘早回去吧,別讓太多人知道你來過。”

  唐百仁立即轉身,便欲離去。

  但其人走了七八步,復又折返回來,重新在亭子裡拱手:“請張公再寫一封書信。”

  張行愣了一下,復又來笑:“寫給誰的?”

  “張公明鑑。”唐百仁也是一愣,然後也笑。“請張公給知世郎王厚寫一封書信,約定與他一起驅除孫高二人歸河北,事後保證琅琊還歸知世軍所領。”

  張行點點頭,也不墨跡,立即就去取了紙筆,當場來寫。

  須臾片刻,書信寫好,還按了手印,然後想了想,又喊人將自己之前繳獲且常用的濟陰郡郡守大印取來,當場蓋上,再行交與對方,而唐百仁也不多言,直接拱手離去。

  人走了不過兩刻鐘,王雄誕與邴元正便折返回來,張行絲毫不提此事,只是與二人做詢問。

  這時候張行才曉得原委。

  原來,那個守著金礦的豪強劉範伏誅後,當時沒什麼反應,二人也已經準備折回,結果剛一動身,金礦那裡還好,附近幾個村落,卻又七八十戶人家直接逃竄,分好好幾路往魯東龜山軍的地盤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