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白有思 作品

第八十五章 荷戈行(9)(第2頁)

  “魏首席的感覺是有道理的。”單通海精神微微振作。“濟北郡和東平郡還有東郡、濟陰是有濟水穿過去的,消息上是通暢的,人事往來也多。而魯郡,上次我就察覺到,他們跟我們那邊是有些隔閡的,不光是信息,很多事情都是另一回事。”

  “是地形。”就在這時,一直低頭看錶格的張行忽然開口,卻沒有抬頭。“濟水貫穿過去,不光是交通便利,其實還有地形的區別……魯郡、齊郡南部、琅琊,還有登州西南與東北,都是典型的丘陵地形,而東郡、濟陰郡、東平郡、濟北郡,還有齊郡北部、登州中心,都是濟水流域的平原。”

  周圍寂靜無聲,很多人面面相對,完全茫然,乃是根本不知道為什麼張大龍頭忽然開口說這個……這個大家都知道好不好?

  當然,張行很快就點到了要害:“而眾所周知,豪強這個東西根本上自然是莊園田地打底子,但又不能只有莊園,還要有些別的東西。所以,正是因為地理不同,在東境這裡,豪強一般被分為兩類,一類是靠商貿運輸或者織造場、陶器場來立業;另一類則靠礦山、鍛造坊而存身。相對而言,濟水和大河盡頭的登州,則是兩者兼具,而且養出了一大批武館出身的良家子。”

  此言一出,周圍人不免有些騷動,因為豪強二字點到了不少人的軟肉,而且已經有聰明人意識到張大龍頭到底想說什麼了。

  “差不多吧。”半晌後,白有思忽然輕笑一聲,打破了沉默。“沿海的地方,還要加上鹽業和東夷走私的路子,這便是東境好漢的根基了。只不過在官府眼裡,這些好漢私自控制土地、礦山、商貿、運輸的行徑,屬於明顯的隱患,但偏偏朝廷又不能深入到最底下,也就離不開這些人……兩者連在一切,便是史書、小說,以及南衙文書中常說的豪強二字。當年在靖安臺,程大郎、單大郎、徐大郎、王五郎,還有樊氏兄弟,賈務根什麼的,其實都是東境掛著號的大豪強,巡組一旦到東境,便要來重點照顧的。”

  徐大郎也怔了徵,忽然跟著乾笑了一下,似乎是想起了什麼。

  “你們懂我意思嗎?”張行也笑了一下,然後環顧四面來問。

  有些人是真不懂,但有的人一開始就聽懂了。

  “齊魯軍其實也是本土豪強的底子。”魏玄定脫口而對。“咱們也是……對中間三郡來說,其實還是。只是他們不走運,遇到了咱們和齊魯軍,被兩邊壓著打,沒了自家起勢的根基。而如今齊魯軍敗了,官府跑了,咱們想要徹底吃下這三郡,關鍵就在於能不能吃下這些豪強……拉進來也好,壓下去也罷,他們都是關鍵!相對來說,早一日進軍齊郡,晚一日進軍齊郡,反倒不足為道。”

  “大約是這個意思,但也不能講就此不進軍了。”張行認真以對。“也不知道你們信不信,我之前是考慮到了眼下這個地方上需要兵馬鎮壓情形的,而且做了準備,只是沒想到這次進軍會這麼利落,以至於準備落空了而已。”

  “是西線兩郡各縣的留守部隊嗎?”徐世英若有所思。“當時大家都說,留的太多了,地方上養起來也挺辛苦的,不如帶過來,三哥卻說帶過來在軍中耗費更多……”

  “是。”張行點點頭。“我當時是想以舊帶新,等那邊的降兵、新人學會了,直接派過來,接任地方……降兵和之前的東線新兵本來就是這三郡的本地人居多……關鍵是這邊進展太快了,快的之前的計劃根本追不上。”

  “那暫時不出兵?”單通海有些氣悶,但也僅僅是氣悶,卻意外的沒有太多賭氣的心理了。

  因為,他和其他人一樣,也聽懂張行的意思了。

  平心而論,以前大家做豪強的時候,對事情自然是有一套看法的,但如今自家做官府,卻又覺得那些看法要不得了。

  張行的意思很簡單,不把這三郡的豪強收服了、打散了,不把那些田賦稅收理順了,不把那些渡口、市場、船隊、畜牧場、鐵礦、金礦吃下來,誰能舒服?最直接一個,怎麼擴軍養兵?怎麼提高大家的待遇和俸祿?怎麼讓大家有切實掌握地盤的感覺?

  所以,是該堅持一下,儘量趁著這個大好時機,完成對當地豪強的清理與控制。

  “還是要出兵的。”轉回眼前,張行想了想認真以對。“不能讓軍事行動出現停滯……我的意思是,留下足夠兵力,確保我們的政略能夠執行下去就行,然後可以按照之前的主次之論,先發一萬兵出去,打通濟水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