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戰天子(第2頁)

    “義父,你知道陛下拜你為相,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可你現在拜相不久,就要請辭,這會讓陛下很為難的。”

    秦瓊愣住,他倒沒想到這方面。

    “二郎啊,實不相瞞,我如今在中樞,已經引起不少人的不滿,彈章不斷,彈劾我不稱職,我也是不想最後弄的太難看。”

    “其實只要義父在中樞,能夠堅決擁護陛下主張,維持陛下權威,那就做的足夠好了。”

    那不成了點頭宰相?

    秦瓊看著這年輕的義子,他雖年輕,可有些方面卻比自己覺悟高的多,他不由的再想起自己的兒子,要是還在,也這般高大英武了。

    “義父就安心在中樞為相吧,過兩年條件成熟,義父掛帥統兵掃滅突厥,到時功成身退也不遲啊。”

    ······

    次日早朝。

    宮門待漏房裡,一早氣氛就很凝重。

    魏徵也顧不得鼻子還沒好,特意結束休假來上朝,在待漏房裡就跟其它宰相們在說皇帝殺盧祖尚大錯特錯,引經據典的。

    王珪也贊同他。

    房玄齡跟周紹範表情木然,一直沉默著,這兩人都是盧祖尚親戚,左僕射房玄齡妻子是盧祖尚同族堂姐,而周紹範的親妹妹嫁給了盧祖尚。

    一個盧祖尚的堂姐夫,一個盧祖尚的大舅哥。

    盧祖尚就這麼被斬了,他們也是震驚萬分啊。

    這事往輕說,自家親戚被殺了,往重點說,皇帝這是完全不給他們面子,是不是皇帝對他們也有意見了?

    武懷玉進來,他們都圍了過來。

    “翼國公,聽說昨日你就在殿上,請問到底發生何事,為何陛下就這麼把盧祖尚斬了?”魏徵直接大聲詢問,甚至有幾分質問之意,明顯是在指責他當時沒盡到一個合格大臣的本份,甚至懷疑他是不是在裡面搞事。

    畢竟大家知道武懷玉以前統領六扇門的,這件事情裡面是不是還有什麼大家不知道的隱情?

    御史大夫蕭瑀也是圍過來,“這麼大的事情,怎麼處置如此草率?”

    武懷玉當然也知道這事李世民辦的有瑕疵,不是說盧祖尚不該殺,而是就算要定罪,也該按程序來,甚至盧祖尚畢竟也於大唐有功,又是高級官員,哪怕按八議,他也罪不至死。

    可李世民又不是聖人。

    他也不過在位才一年多而已,三十歲的天子表現的已經足夠優秀了,偶爾任性或是失誤一下,也很正宗。

    “這件事呢,都是盧祖尚咎於自取。”武懷玉很不客氣的道,他倒也沒隱瞞,簡單的把事實敘述了一遍。

    大家聽後,都不由的沉默。

    盧祖尚這確實是過份了,你先領旨奉命同意去交州,事後又稱病推辭,皇帝派了武懷玉上門給你診治確認沒病,你還是要說有病,甚至等皇帝親自召見,你都就是抗旨。

    甚至還說什麼嶺南瘴氣厲害,得喝酒,他不能喝酒,所以去了回不來,這算什麼破理由,人家丘和、高士廉、周紹範早年不都去交趾呆過?

    誰在那天天喝酒才保住命的?

    武懷玉都跟他解釋了,沒那回事,你又不是去闖叢林,你呆在交州城裡,哪來那麼危險。

    可他就不聽啊,甚至最後被推出殿問斬,都沒跟皇帝低一下頭,哪怕他那時低頭認錯,估計皇帝也還是會留他一命。

    非覺得自己沒人敢殺,不是自尋死路。

    連周紹範都無話可說。

    宮門開,入宮上朝。

    朝會一開始,魏徵果然出班請奏。

    這事雖是盧祖尚找死,但皇帝也不能就這樣殺人。

    不過魏徵很聰明,沒直接指責皇帝不是,而是跟皇帝講起了故事。

    “陛下,北齊時,文宣帝高洋命青州長史魏愷去光州赴任,魏愷拒不領旨,文宣帝於是責備了他一番,但是,魏愷說,我從梁朝出使歸來,有功無過,陛下反而讓我去光州這樣的小州為官,我自然不願意去赴任。

    聽到他這話後,文宣帝也就不再責怪魏愷,還同意不讓他去光州赴任。

    盧祖尚雖之前領了去交州做都督的旨意,可事後畏懼交趾遙遠偏僻艱苦,反悔不想去,這雖不對,但也只是小錯,而非殺頭大罪。

    而陛下只因他拒絕去交州做都督,就直接將其推出殿斬首,還下旨剝奪他所有官爵,除籍為庶民,甚至奪去他妻兒的恩蔭,這是不對的。”

    當著這麼多朝臣的面,皇帝被宰相魏徵如此說,李世民並沒有動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