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大官人(第2頁)

    “好吃,你這手藝不錯,我來靈州這麼久,發現還是你這攤子上的手藝好,樸實無華,味道純真。”

    婦人得了誇讚,也很是高興,連羊肉臊子都多打了一些。

    劉緒更是連連稱讚,這是他吃過的最好的剁蕎麵了。

    婦人有些不好意思,“在我們朔方,種的最多的就是蕎麥,我們這裡的女子,打小就開始跟娘學剁面,都是一樣手藝,”

    朔方的蕎麥,感覺就是比關中的好吃一點,就好比這同州的羊就比雍州的羊好吃一樣。

    連出身名門的韋思仁,雖然一直嫌棄這攤子簡陋,可再次吃這路邊攤,也是吃的很痛快。

    懷玉照舊跟婦人閒聊,詢問起她家春耕的情況。

    婦人說家裡地不多,弄的差不多了。她家主要是種蕎麥,蕎麥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的作物,只要在結霜前成熟收割就行,春種夏種秋種都行,生長週期較短。

    早熟的只要五十來天,一般的也不超過三個月。雖說一年可兩季,但需水需肥較多,所以在陝北地區,一般都是種一季。

    劉氏家的蕎麥每年大約都是三月初左右播種,雨水足天氣好。開春後先把地整好,自家的地弄完了,還要給地主家弄。

    她們自家沒多少地,主要還是靠佃種地主家的田,佃了地主家的地,除了要分成交租外,每年還得給地主家做些免費工,甚至自家養的雞等,每年也是要上交一些的。

    如果缺牛少犁,可以向地主借,也要從收成里扣租。

    雖說劉氏一家屬於半自耕農,是朝廷編戶良民,但他們依然被地主束縛著。

    種地養羊擺攤,一大家子想辦法多種地多賺錢,但其實一年到頭也就勉強混過溫飽。

    懷玉問了下,發現劉氏她們家在她們莊還算好的,許多人還不如她們家,自有地更少,佃的更多,甚至缺少擺攤這樣的活錢收入,過的更艱難。

    這裡雖算富裕,可畢竟邊境上,朔方的梁師都,河套的突厥,時不時來襲,甚至還有許多馬賊草寇,一不小心就有家破人亡的風險。

    邊州的地很便宜,可窮人們依然很難擁有自己的地。

    可這畢竟是家,是根,他們又能去哪。

    只能一次次重建家園,在那土地年夏一年的播下希望的種子。

    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如今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於突厥人和梁師都,梁師都一日不滅,突厥一日臣服,那麼這片土地表面的繁華之下,始終難掩危機,尤其是對普通百姓們來說。

    或許複雜的邊境形勢,讓以前靈州延州的官員將士們在裡面得了不少好處,可對百姓來說,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戰爭威脅一日不能結束,他們就永遠如履薄冰,隨時可能掉入冰窟,甚至萬劫不復。

    跟劉氏聊的越多,懷玉越感沉重。

    赫連金珠這樣的山胡們很難,但如劉氏這樣的邊地漢民又何嘗容易。

    回城的時候,給赫連金珠打包了幾份剁面。

    當懷玉把還熱著的剁蕎麵遞給她,聞著那個味,赫連金珠眼淚就下來了,她雖是離石胡,可老家在呂梁山裡,也是種蕎麥為主,主食就是蕎麥麵。

    這剁蕎麵也是她打小看著母親做的,自己十歲時也有了很嫻熟的剁面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