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章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


                 晨趨紫禁中,夕待金門詔。

  自此,李白成了皇帝身邊的御用文人。

  不管驪山還是長安,每有宴請或郊遊,李隆基必召李白侍從,作詩助興。

  從《春日行》、《陽春歌》到《宮中行樂詞》,哪怕是李白的應制之作,依舊文采驚世,讓人耳目一新,李隆基愛不釋手,讚不絕口,賞賜更是無數。

  一時間,朝中同僚不勝豔羨,李白更是名動華夏。

  可李白並不開心。

  於公而言,李白入長安是奔著將相之才去的。

  本以為當此開元盛世,自是鵬程萬里,濟蒼生、安社稷,大展雄才,一舉而至卿相王侯,或經世濟民,或統歸四海,做出流芳百世的實際功績。

  待事君之道成,榮親之事畢,功成,名遂,身退,於白鹿青崖間,灑落尋仙——這是他的素志。

  奈何李白以國士自詡,皇上卻以文士待之——翰林不是他想要的,日日歌功頌德、阿諛奉承更不是他想要的。

  於私而言,李白入長安也是為了牡丹姐姐。

  在他看來,即便牡丹姐姐不在了,皇室也該對她有所追憶,有所悼念。只要活著的人們還記得她,那她就沒有離去。

  可皇帝從來不提牡丹姐姐,即便他偶爾提及,皇帝也會岔開話題,並不願深談,更不想追憶。

  除了春日裡那盛開又凋謝的牡丹,李白幾乎找不到任何牡丹姐姐存在的痕跡了……

  相反,看著皇帝對楊太真呵護備至,李白由衷的為牡丹姐姐感到不值。

  少年時他在蜀州就曾聽說,皇帝盛寵武惠妃,如今又對楊太真情有獨鍾,看來皇帝早就忘了牡丹姐姐,他再也不是碎葉鎮的那個少年了……

  所以,即便驪山風景秀美,即便長安繁華三千,即便皇帝恩禮殊厚,李白依舊鬱鬱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