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先見之明,無動於衷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

  或許是離開京城太久了,或許是潞州的日子太安逸了,這兩年,李三郎的危機意識越來越少了。

  韜光養晦,藏鋒隱智——父親用來保全自身和家人的生存之策,竟讓他忘的一乾二淨……

  看著窗外的蕭瑟之色,聽著眾人的揣測擔憂,李三郎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重陽日,在德風亭的慶功宴上,眾人都在為他炮製祥瑞,製造輿論,只有牡丹特立獨行,勸他低調行事。

  當時,他還覺得牡丹給他潑了冷水,如今看來,原來只有她始終清醒,有先見之明。

  想到這裡,李三郎心中悔意漸生……

  只是,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就在眾人交頭接耳,各懷心思之際,又是李宜德憋不住了。

  他猛地站了起來,對著臨淄王倒頭就拜。

  “王爺,管她韋后有什麼陰謀,咱們怕她作甚,乾脆反了吧!”

  李宜德的這一嗓子,猶如平地驚雷,眾人頓時鴉雀無聲。

  張韡和王副將對視一眼,心照不宣的扭過頭看向了臨淄王。

  雖然李宜德直爽急躁,今日卻歪打正著,把他們的心思都喊了出來。

  說起來,眾人追隨王爺這麼久,等的不就是揭竿起事的這一天嗎?

  如果大業有成,那就封侯拜相,躍入龍門——今時今日,這個時機終於到了。

  可是,李三郎沒有說話,依舊站立在窗前,似乎無動於衷。

  這一下,就連一向沉穩謹慎的張韡也坐不住了。

  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不能就這麼眼睜睜的看它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