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從容不迫,應對得宜

大唐景龍三年,關中大飢,鬥米百錢。

  長安城內外餓殍遍地,哀鴻遍野;皇親公主們依舊生活奢靡,魚肉百姓……

  薛林遠辛辛苦苦從洛陽運來的糧食,也僅夠維持龐大的皇宮貴族所需,皇帝李顯立志不做“逐糧天子”,卻讓全城百姓為他的硬氣買單。

  而除了京城,其它各個州縣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所謂上行下效,有帝后和七公主的榜樣,各州的父母官大都醉心權術,拉黨結派,搜刮民脂民膏,絲毫不顧百姓死活。

  偶有運氣好的州縣,遇到好的父母官,為了百姓使出渾身解數——他們體察民情,開倉賑濟,和百姓們一起度過難關。

  潞州城的百姓,顯然就是運氣好的。

  有了臨淄王李隆基,潞州城像是有了主心骨,在這次春荒中顯得從容不迫,應對得宜。

  整個春荒期間,潞州衙署先後三次開房放糧,數次施粥布善,很好的緩解了災情。

  也因此,潞州因為春荒被餓死的人數,遠遠少於周邊數縣。

  而有了臨淄王的垂範,各地鄉紳也紛紛效仿,他們獻出了自傢俬糧,爭相施粥布善。就連裴家布莊也在這次春荒救災中出了不少力。

  一時間,潞州成了桃源之地,甚至有不少難民流竄潞州,投奔臨淄王而來……

  這個春天,李三郎也因為救濟春荒顯得格外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