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蓋棺定論,無字豐碑

送走了梁王,太平公主和李旦、李顯這兄妹三人又聚在了一處,商議葬儀的最後事項。

  父母之喪,人子之心則一;帝后之禮,國家之制迥殊。

  眼下,喪禮儀式和備葬工作基本準備完善,預先選定的葬期也即將到來,唯有一項遲遲未能確立,那就是“澤天大聖皇后”的碑文。

  其實按照傳統,帝王陵寢本是不立碑的。

  因為在人們看來,皇帝功於天地,根本無法用短短一篇碑文盡數表述,所以帝王陵寢之前歷來不立碑。

  只是武瞾向來特立獨行,當年高宗下葬之時,她覺得應該用文字來描述一下丈夫的豐功偉績,所以就給高宗立了一塊碑。

  那麼如今到了武曌,帝王立碑似乎就成了一個新傳統。

  何況,雙帝合葬,夫妻同穴,只有一塊碑立在那裡,總顯得孤零零的。所以皇帝李顯也想給母親立一塊碑。

  只是,最為名貴的石料選好了,繁複精美的圖案刻上了,這碑文卻遲遲不能定下來……

  按說,這蓋棺定論的碑文該由皇帝李顯親自撰寫,可李顯卻犯了難。

  所謂蓋棺定論,毫無疑問,這碑文就是對母親一生的定性和評價,會隨著石碑永久流傳,影響深遠……

  究竟該怎麼寫,該如何給這一代女皇定性和評價,李顯根本不敢輕易動筆……

  終究,母親是“篡唐建周”的帝王,十五年的大周帝國也是不容掩蓋的事實。對此絕口不提未免自欺欺人,但為此歌功頌德,樹碑立傳,卻也有所不妥。

  畢竟眼下大唐剛剛復興,將武瞾葬入乾陵已經備受爭議,實在不宜再起波瀾。

  關於此事,李旦和太平公主也是一籌莫展——對碑文的無從下筆,就如同他們對母親的無從訴說……

  僵持良久,倒是太平公主想到了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