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推三阻四,意下如何

因那突厥口口聲聲要將女兒嫁給皇室貴胄,甚至指明要李唐的皇子前去迎親,但武旦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不管他,還是皇兄李顯,都是高貴無比的大唐皇子,怎麼可能去求娶一名夷狄之女?

  還要前去突厥迎親,這也太有損皇家顏面了。

  何況,他們這兩位皇子都曾登基為帝,不管是誰,在臣民中都有強大的政治號召力。

  母親平日裡對他二人嚴加防範,一個流放,一個囚禁,根本不讓他們和大臣接觸,更別說放去突厥迎親了……

  要知道,一旦突厥羈押皇子,打著“光復大唐”的旗號造反,天下可就大亂了……

  那契丹叛軍首領孫萬榮,揭竿而起的時候,不是就打出了“何不歸我廬陵王”的旗號嗎?

  所以,縱使和親一事爭議許久,也無人敢提讓武旦和李顯這兩位皇子去和親的提議。

  眼下,和親的人選只能是郡王或者皇孫。

  而眾人爭議的焦點,也是在李武兩家的這些個少年……

  朝中有一部分大臣提議讓三郎去和親——在他們看來,這是東宮出頭立功的一個機會。

  畢竟,東宮那麼多年輕郡王,李三郎非嫡非長,年歲相當,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可武旦才不屑於這種出頭立功,他們本就是皇族貴胄,還需什麼證明嗎?

  這隻能是李唐皇族的恥辱。

  再者,突厥向來居心叵測,定然不是和親聯姻這麼簡單。

  總之,武旦心裡已經暗暗打定了主意,說什麼也不能讓自己的兒子們去和親……

  這些年,他苦苦隱忍,其實早就疲倦至極。

  如果有可能,他甚至想像武攸緒一樣,隱居深山,逍遙快活。

  可是,他不能,他必須撐下去。

  原本,他該是個無憂無慮的富貴王爺,可是幾位兄長被廢的廢,殺的殺,偌大的李唐皇族,如今留存在皇宮裡的,也只剩他一個。

  雖然大多時候,他只是一個擺設,可是他也要擺在這裡,那是大唐皇族最後的念想。

  與武旦自己而言,他也不甘心就這麼把李唐江山拱手讓人,所以只能力求自保,苦苦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