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心如明鏡,綿裡藏針

不管是武牡丹的綿裡藏針,還是太平公主的針鋒相對,這兩人一個比一個伶俐,眼看來俊臣和武承嗣就落了下風。

  武則天看著他們對峙,始終沒有表態。

  對於這突如其來的牡丹一案,武則天其實心如明鏡。

  藉著牡丹是裴炎之女的身世,眾人大做文章。

  來俊臣想要立功,武承嗣想要奪位,而武旦和太平這一次——決定反擊。

  不管這其中真的是機緣巧合,還是籌謀佈局,武則天都不奇怪。

  縱使牡丹是無辜的,武旦是清白的,那些臣子們也未必都是無心的。

  武則天很清楚,從遠在彭澤的狄仁傑,到近在身邊的吉頊,朝堂上太多老臣還是心向李唐……

  只是如今,他們不敢再輕易表現出來而已。

  但如果一旦涉及到太子之位的變動,朝中難免又是一波動盪。

  牡丹一案能搞出這麼大的動靜,這就是前兆。

  想起這人人關注的東宮之事,武則天就有些焦躁。

  說起來,自己登基不過四年,先經歷了天災,後經歷了戰亂,如今剛剛獲得邊境大戰的全勝,那記誦功德的天樞還沒有立起來,就又開始了內耗……

  其實武則天現在並不想去考慮太子之事。

  武周國富民強,百姓安居樂業,武則天身體也很爭氣,牙齒新生,白髮轉黑,她覺得自己正值盛年,而她的武周時代才剛剛開啟。

  兒子武旦為人順從內斂,卻又沒有任何實權,甚至和群臣們的交往都被她完全限制。

  有他坐在東宮之位,既能安撫那些老臣,又對她的皇位沒有威脅,何樂而不為呢?

  對武則天而言,她如今需要的,就是東宮的安穩,不要有什麼波動就好。

  對於武家子侄,她已經敲打過多次,奈何還是收效甚微。

  這武承嗣還是不夠通透,又對太子之位過於痴迷,終於還是死心不改。

  有些話,不能說的太明白;有些事,不能做的太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