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浪漫 作品

第3323章(第2頁)

 這個缺口一開,到時候會通過這種渠道輸送至海漢的人口,恐怕就不止是囚犯和戰俘了。

 至於這樣做之後,會給國內的土地兼併和生產勞動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大明已經顧不上那麼多了,只求儘快能達成停戰協議,順便將這些瘟神全部送走。

 就算明知這樣做是在飲鴆止渴,會讓海漢藉此手段壯大國力,但幾千萬兩白銀的戰爭賠款壓在頭上,也只能閉著眼讓海漢佔這個便宜。

 至於由海漢主導大明統治區內的礦藏勘探和開採,用收益抵扣戰爭賠款的提議,也讓明廷十分糾結。

 一方面開礦當然是收益頗豐的大買賣,而且是海漢負責找礦,開採收益對半分。這些埋在地下的寶貝,不挖出來就分文不值,但合作開發大明能分到一半,似乎也還不錯。

 另一方面大明對金屬冶煉和加工的水平遠不如海漢,如果銅鐵礦大量流入海漢手中,只怕轉一圈回來就會變成海漢軍的武器,那就等同於是在變相資敵了。

 但最後還是工部尚書的進言讓崇禎下定了決心。

 工部尚書認為,與海漢合作的同時,也可以藉機偷師,學習海漢的先進技術。雙方合作開礦的區域僅限於少數州府,能給大明造成的麻煩其實不會太大。

 無論是勘探、開採,還是後期的冶煉、加工,只要大明將其化作己用,那長遠收益是相當可期的,綜合衡量仍是利大於弊。

 大的方向敲定之後,之後的實施方案都可以慢慢再作商量,當務之急還是儘快簽署停戰協議,終結這場戰爭。

 但即便是最後的簽約儀式,雙方也仍有許多需要磋商的細節。比如海漢就提出要求,大明必須由崇禎出面簽署協議,方能生效。

 這協議內容能夠通過明廷審議,崇禎當然是拍了板的,由他簽署當然也無可厚非,不過具體到在哪裡籤,雙方不免又產生了分歧。

 大明希望讓陳一鑫入宮,在紫禁城完成簽署過程,但陳一鑫卻堅持要讓崇禎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