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浪漫 作品

第2662章(第2頁)

 當然了,站在朝鮮人的立場上,這或許已經是他們能夠選擇的合作方案中最好的一種。拋開既得利益先不談,海漢提供的這些先進技術,如果要由朝鮮本國自行研究,恐怕花上幾代人的時間都未必等得到現在的成果。

 而現在與海漢的合作,他們不但得到了一些先進生產技術,而且海漢還為其培養的大量的技術人員和產業工人,這些軟實力提升的價值,可不是用錢能衡量的。

 這些合作能為朝鮮帶來的國力提升,在過去這些年裡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朝鮮往年最大的短板便是軍力,但如今由海漢協助組建的新軍有槍有炮,有成建制的武裝艦隊,實力已經勝過滿清和日本兩個鄰居,算得上是東北亞地區的強者了。

 而朝鮮新軍所裝備的這些海漢制式武器裝備,有大部分都是由大同江流域的兵工產業製造,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產自銷。即便是在海漢國的盟友中,能有同等兵工能力的國家也屈指可數。

 當然了,軍隊的裝備水平並不能完全跟戰鬥力劃等號,否則當年大明也不會面對滿清的攻勢守得那麼艱苦了。朝鮮想要盡力拉近自己與宗主國之間的軍力差距,僅僅只靠升級裝備還遠遠不夠。更何況海漢提供給朝鮮的兵工技術也只是外貿版本,產品相較提供給自家軍隊的武器裝備還差著一大截。

 所以除了升級武器裝備,照搬海漢軍的建制和訓練模式之外,不定期舉行的兩國聯合軍演,也是被朝鮮視作提升軍力的重要手段。

 由於兩國間的從屬關係,聯合軍演一般都是由海漢主動發起並安排時間和演習計劃,加之海漢近些年逐漸將軍力轉移到大明及遼東方向,所以聯合軍演的頻率並不多,規模也在逐漸減小。有時候一兩年都沒有相關安排,朝鮮就不得不自行派出部隊前往金州或舟山,主動尋求與海漢軍合練的機會。

 而此次使團帶著規模龐大的武裝艦隊造訪漢城,除了展示武力之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完成兩國軍隊的聯合演習。這對於朝鮮國掌管兵權的兵曹衙門來說,可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事。所以貿易相關的談判結束之後,朝鮮方面參與會談的官員便立刻走馬換將,由兵曹衙門為首的武官隊伍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