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浪漫 作品

第2544章




            
            
            
            
            
                最新章節!
                
            



            
            
                海漢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建立在自身的教育體系之上,與傳統的文教方式有相似之處,但差別也很明顯。
                
            



            
            
                海漢的教育體系不僅僅是為了培養文人和後備官員,有相當大一部分教育資源是用於培訓產業工人和專項技術人才,這是大明的科舉制度所不具備的功能。
                
            



            
            
                不過由於教育產業的規模仍然集中於海南島等少數地區,海漢自行培養的官僚隊伍遠遠跟不上疆域擴張的速度,所以大量留用前明的地方官員,也成了海漢解決問題的捷徑。而前明構建官僚體系的基礎正是科舉制度,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太多,海漢短時間內還無法對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進,只能暫時先沿用前明的制度,以保證民間文人仍能擁有一個可靠的上升通道。
                
            



            
            
                江浙作為海漢目前已經接管的前明統治區,無疑是一個會起到示範作用的樣本,接下來官方如何從民間選拔人才,那可是千萬雙眼睛都在盯著的大事。
                
            



            
            
                按照前明的科舉制度,鄉試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舉行,本省的生員在經科考、歲科、錄遺合格者,便可參與應試。主持鄉試的主考官都是由皇帝親自任命派遣,通過考試的生員便得到“舉人”稱號,也由此獲得了進入官場的資格。
                
            



            
            
                而主持這樣的大考,對於年輕的白樂童來說的確是有些超出了負荷。在此之前他只是參與了幾次三亞當地人才選拔考試的組織工作,其規模、複雜程度和重要性比起這種三年一次的地區大考可都要差了太多。
                
            



            
            
                如今這一地區已經由海漢接管,當然不會再有皇帝派到杭州來的主考官了,而鄉試的組織方也由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衙門變作了海漢東海大區管委會。
                
            



            
            
                但問題就出在這個新舊官府的銜接環節上,管委會的下屬官員中雖然也有前明投靠過來的文人,有參加鄉試的經歷,但對於科舉考試的組織工作也同樣只是門外漢。這鄉試如何出題,如何閱卷,如何制定評審標準,是繼續執行舊規還是推行海漢的新方案,都存在著不少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