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浪漫 作品

第210章 貿易進展(第2頁)

 至於玻璃鏡,根本不需“福瑞豐”再搞什麼官方宣傳了,富商官紳的後宅要是沒有一兩面海漢出產的銀鏡,那簡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雖然“福瑞豐”的售價十分高昂,兩寸銀鏡就要價五十兩銀以上,但這也擋不住有錢人家的購買**,連售價兩千兩銀的一尺方鏡都已經賣完了。“福瑞豐”的賀強前兩天還專門登門來拜訪,詢問施耐德是否可以出售尺寸更大的鏡子,據說是江浙那邊的富商看到海漢銀鏡之後十分喜歡,表示願意出重金購買更大一些的鏡子,具體的價錢倒是沒詳說對於某些真正的大富商來說,錢真的只是數字而已,不管在這個時代還是在幾百年後都是一樣。

 而新產品火柴和香皂,因為產量僅為有限,僅僅只在廣州城的“福瑞豐”總號中發售。當然了,像李繼峰這樣的生意人不會忘記用上海漢人所說的那些銷售手段。這是“福瑞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貼牌商品,按照當初的約定,香皂的外包裝全部是在廣州印刷,並且將使用“福瑞豐”的名號出售,為了確保這個新商品能夠一炮而紅,李繼峰對此也是下了極大的本錢。

 來自海漢的最新商品潤膚養顏香皂必須要通過繳納訂金才能買到,至於說這東西究竟有多好,“福瑞豐”在發售前半個月就通過各種渠道在民間進行宣傳。宣傳費雖然花了不少,但由於之前已經有銀鏡和玻璃文具的口碑,新產品“福瑞豐香皂”的市場推廣也是異乎尋常地順利。而李繼峰還無師自通地想出了另一個促銷手段,對預交訂金的顧客,將贈送另一種新產品“海漢火柴”一盒。

 對已經被民間炒作吹噓得神乎其神,預售價高達五兩銀一塊的香皂而言,把進價才幾十文一盒的火柴當作贈品並不會虧錢,反而會讓顧客們有一些新鮮感。而這些會花五兩銀子買香皂的顧客都具備較強的消費能力,等這些人用過火柴之後,肯定也會喜歡上這種便利的生活用品,用完之後肯定還會來買,至於說每盒兩百文的價格,對於富人階層來說真的只是毛毛雨而已。在賣香皂的同時,順便也把火柴一起就做了市場推廣,可謂是一舉兩得,就連施耐德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也讚歎李繼峰的確具有一定的商業頭腦,居然知道採用這種手段來針對目標客戶展開商業推廣。

 而穿越集團最為重視的出口快消品食鹽,銷售也較為順利。雖然“福瑞豐”前前後後從勝利港拉了一萬多斤鹽回廣州,但“福瑞豐”並未傻到只在廣州一地出售這些私鹽,而是分別運往各地,配合李魄、李奈兩人到各地的鹽商那裡遊說,藉以表明自己的供貨能力。這些私鹽平攤到全省各地之後,分到每處城鎮不過百十來斤,根本不會對市場造成明顯的衝擊。目前李魄、李奈都還在外地跑市場推廣,估計至少還得一兩個月才能轉回廣州來。不過“福瑞豐”已經提前向施耐德下了訂單,希望下次去勝利港的船能夠至少運回五萬斤精鹽,從這個舉動來看,李家在廣東所做的市場推廣應該是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最後就是另一個出口大項軍火,前次李奈在參觀完勝利港的軍事基地之後,就在陶東來等人的極力推銷之下一口氣訂購了兩百支二七式火繩槍,十門6磅炮和五門12磅炮,總額超過一萬三千兩白銀的大訂單,可算是軍工部門的開門紅。而前次因為火繩槍現貨不夠,當時只交貨了一百支,後來李奈在勝利港耽擱了一些時日,走的時候又交了五十支,剩下的五十支槍這次用船運來了廣州,明天便可完成上次的訂單了。

 這批軍火按照李奈最初的打算,是準備運往福建,賣給正與明軍交戰的大海盜團伙“十八芝”。但對於這個銷售方向,執委會直接進行了干預,要求“福瑞豐”只能將這批軍火出售給福建地區“十八芝”以外的武裝勢力比如說“十八芝”首領鄭芝龍目前處心積慮想要除掉的對手許心素。

 執委會之所以要干涉這件事,也是為了長遠的打算考慮。許心素在大海商李旦死後,繼承了他在福建廈門的產業,並且因此而成為了鄭芝龍的眼中釘。1626年迫於外部壓力的許心素投靠了福建總兵俞諮皋,並且將自己手下的海盜全部搖身一變送進了水師,而自己也在水師掛了個把總頭銜。當然了,此把總非彼把總,許心素作為此時福建最大的海商,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可出海一戰的海船也有上百艘,實力比遠在崖州的同級軍官羅某人可要強出許多。

 在成為官商之後,許心素便是福建地方官府與荷蘭人之間唯一的貿易中間人,並且他也抓住這個機會,以承包的形勢包攬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南沿海的幾乎全部生意,而這顯然大大地阻擋了一心想要控制住整個臺灣海峽水域的“十八芝”。鄭芝龍一心想要滅掉許心素,以全面掌管東南沿海的海貿生意,而許心素也想打掉鄭芝龍的海盜團伙,奪回好友李旦死後被鄭芝龍“非法霸佔”的那部分臺灣產業。雙方在這種情況之下,從1626年開始就不斷在臺灣海峽水域交戰,其中互有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