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浪漫 作品

第1021章 先遣隊(二)(第2頁)

在後龍溪改道向南之後,要經過一段長達十餘公里的路程,才再次九十度折轉向東,進入山區。這個九十度角的內側也同樣是一片沖積平原,在其東側便是臺灣島的中央山脈了。這兩片面積不大的沖積平原其實都是後龍溪從中央山脈中花費千萬年沖刷出來的河谷平原,同時也是本地土著部落為數不多的耕地所在地。然而海漢要想保障後龍溪流域的安全,這兩處平原的控制權是必須要拿在自己手裡才行的,然而本地土著應該也不太可能會乖乖地把土地交到海漢手上,少不了會有一些麻煩出現。

按照虞堯所提供的地圖,摩根再一次對航道長度進行了測量,足足二十七公里,這個航程說長不長,但放在當下的環境中卻是讓摩根略感頭疼。以蒸汽內河船的馬力和航道狀況來看,拖著駁船逆流而上能有四節左右的航速就算頂破天了,這就意味著整個航程可能需要七八個小時,如果在進入山區之後,水道條件依然能保持通航能力直到最終目的地出磺坑,那麼至少還要增加一個小時的航程。

航道的長度當然不是什麼問題,無非就是途中多耗費一點燃煤而已,那也不是摩根需要考慮的問題。但如何保證這段航道的通行安全,就是一件比較考究的事情了。

摩根當下有兩種選擇,一是在航道沿岸多部署一些武裝據點,以分段負責的形式來保障整條航道的安全,但長達三十公里的航道要部署多少個據點才夠用?十個還是八個?如此分散的據點所帶來的指揮和補給問題,反而極有可能會成為另一種難以解決的麻煩。

另一種辦法就是為每一支往返於海邊與出磺坑之間的船隊都配備武裝護衛人員,但一支船隊需要配備多少名武裝護衛才能確保安全,途中如果遭遇突發狀況,又如何保證能夠得到及時的救助和增援?

這兩種辦法都有比較明顯的漏洞,所以摩根打算將其結合到一起使用,一方面在途中修築據點派駐部隊,另一方面也派遣一定數量的武裝人員隨船同行。

航程中途據點的選擇,毫無疑問就是兩處水流九十度折向的河灣了。整個航程中數這兩個地方的水流流速最慢,必然也是最為危險的地方,掌控住這兩處地方就幾乎等同於規避了一半的風險。而如果修建起防禦設施完備的據點,以海漢軍在戰鬥力方面的絕對優勢,其實也不需要駐紮大部隊,一個到兩個排就足以控制局面了。

當然了,最徹底的解決辦法毫無疑問還是將潛在的隱患徹底逐出這一地區,但這種行動涉及到進入山區作戰,而對本地地理狀況尚不熟悉的海漢軍隊要完成這種任務顯然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和風險。摩根暫時也不想將有限的兵力全部投入到與土著部落的軍事對抗中去,畢竟當下打通後龍溪這條航道才是他的第一要務,如無必要也不需主動與土著開戰。

到了半夜,雨勢越發大了,摩根放心不下在外面值守的士兵,穿上雨衣帶著侍衛出去巡視了一圈,確認沒有問題之後,才回到帳篷中歇息。

第二天一早,先遣隊各部便按照摩根的指示,開始分頭進行施工。但因為一直在降雨的關係,涉及到需要挖土的基建項目都進度緩慢。摩根甚至不得不下令在劃定的蓄水池區域上方先搭建帳篷再開挖,否則這土坑挖出來多深就被水泡著多深,根本就沒辦法達成施工目的。而在營地外圍開挖壕溝的就沒有這種條件了,只能堅持露天挖掘,或許得等到下一批勞工到來之後,依靠人力才能戰勝天氣原因帶來的影響。

不過在一片混亂之中也有好消息,根據水文測量的結果,今天的河岸水位已經比昨天抵達時上漲了大約三寸。考慮到這入海口的河道寬度大大超過上游,那麼上游的水位上漲幅度應該會更大一些,這就意味著上游通航能力會隨著梅雨季節的降水量增加而提升也並不是臆想,而是確實發生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