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浪漫 作品

第975章 參觀鹽場(第2頁)

範迪門對於農林產品深加工環節的興趣遠遠大過種植園,不過他非常想參觀的釀酒廠卻並不在這裡,崖城的甘蔗在進行壓榨處理之後,釀酒所需的糖蜜會在本地用木桶封裝後運往三亞,在田獨的釀酒廠裡完成發酵、蒸餾等生產環節的工藝。濃香型的甘蔗酒還需在橡木酒桶中窖藏三年之後,再向市場進行出售。而海漢生產三亞特釀的獨特之處就在於發酵蒸餾環節的獨特工藝,這種生產技術機密肯定不會輕易向外人進行展示。

而接下來考察的榨油坊跟壓榨甘蔗的作坊也差不多,同樣是由蒸汽機帶動的榨油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將原材料壓榨出油,除了再次確認蒸汽機這玩意兒的運行需要煤和水之外,範迪門沒有取得更多的收穫。

在徵求過範迪門的意見之後,一行人在抵達崖城的第二天下午就結束了這裡的考察行程,並在入夜前出城登船,繼續駛往下一站鶯歌海。範迪門急著要走,一方面是因為這裡的種植園的確也沒有必要再花時間一一參觀了,另一方面也藉此逃過當地準備的踐行酒,他實在不想自己的整個考察行程都在醉醺醺的狀態下度過。

範迪門在午夜時分被甲板上水手們說話的聲音驚醒,他從艙室的舷窗向外望出去,發現船已經靠上了碼頭。看岸邊有不少人舉著火把等候的模樣,範迪門估計應該是已經到達了目的地。不過等了一會兒之後,並沒有人來通知他下船,範迪門猜測或許是寧崎已經睡著,手下人不敢在這時候打擾他,多半要等到天明之後再上岸了,於是他也倒回床上繼續睡覺了。

範迪門所料不差,等天色亮起之後,便有水手來敲響範迪門的房門,通知他下船。岸邊等候的人雖然沒有崖城那麼多,但四五十人還是有的,而且範迪門注意到迎接隊伍中領頭的顯然是一名正宗的海漢人,而不是所謂的歸化籍幹部。

寧崎接下來的表現也證實了他的這種猜測,兩人在碼頭上緊緊地握住了手,看起來關係也是相當不錯。隨後寧崎便向範迪門介紹了這個人:“這是海漢工業部鹽業司司長安西,正好比我們早一天到這裡,有他當導遊,那肯定比我這個門外漢強多了!”

鶯歌海鹽場的建成雖然晚於勝利港和鐵爐港的兩處鹽場,但其產鹽量卻是目前海漢治下所有鹽場中最高的一處。這段時間安西正在巡視各地鹽場,正好便在鶯歌海這裡遇上了寧崎和範迪門的考察隊。

範迪門在這裡也毫無意外地看到了蒸汽機的身影,由蒸汽機驅動的提灌設備將海水源源不斷地抽取到岸上的曬鹽池裡,其效率不知道比人力畜力要高出多少倍來。而且範迪門還注意到這裡很多曬鹽池都是用水泥敷底,可想而知水泥在海漢基建工程中應用的廣泛程度。

“鶯歌海鹽場是我們生產規模最大,技術最為先進的一處鹽場,這裡每年所生產的食鹽足可滿足兩廣地區加上安南北部地區的市場所需。我們在生產過程中所採用的眾多新技術不但帶來了產能的提升,同時也大大降低了食鹽的生產成本。事實上在我們接管了兩廣地區的食鹽供應之後,市場上的食鹽價格已經比過去下降了一倍多,老百姓也不用擔心吃不起鹽了。”安西頗為驕傲地向範迪門介紹鶯歌海鹽場的狀況。他作為海漢鹽業的創辦者和掌門人,對於這個行業的歷史和現狀都有著明確而深刻的瞭解,也是鹽業領域最具發言權的代表。

安西很專業地向範迪門介紹了本地生產食鹽的工藝流程,當然範迪門能聽懂多少就不好說了,畢竟在專業領域中隔行如隔山,即便寧崎這樣與安西來自同一時代的人,對於工業領域的知識也只是一知半解的程度而已。

東印度公司所轄的巴達維亞港附近也有鹽場,不過格局規模比起這鶯歌海一望無際的鹽田可就差了不少,而且也沒有類似這裡完善的生產環節和工藝要求,基建水平和先進生產設備的運用更是相差甚遠,在產能和成本上都不具備太大的可比性。如果以種植園的經營水平作為比較,雙方在鹽場經營方面的差距似乎還要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