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陳 作品

第642章 換天(第2頁)

 當太原落入泰山軍手上後,這些觀望的各家郡守縣長紛紛遣使太原輸誠。

 塵埃落定,從此這幷州的青天改換黃天矣。

 然後朝廷為補償其家,就在安邑特許賜地給衛氏,並許他們以河東安邑為其郡望。而現在的這個衛覬就是衛暠的曾孫。

 換言之,衛氏紮根河東其實才不過四代,與其他豪族相比相差甚遠。

 那為何郭圖卻說這衛氏重要呢?原來其家雖然一直以以儒學為主,但卻數代把持著安邑的鹽道,一旦有事就能拉出近千人的鹽丁,是安邑真正意義上的勢力人家。

 也正因為此,郭圖將衛覬視為奇貨可居。

 其實郭圖也算是路徑依賴了,作為飛軍外軍司的主吏,在太原之戰中成功策反郭侃,可以說立了大功。

 而有了前面的成功,他自然也將衛覬看為突破口,想招降此人,為南下做帶路。

 但可惜,這衛覬還頗有風骨,竟然死都不降。面對郭圖的威逼利誘也一聲不吭,他也不像其他人那樣怒罵泰山軍,但

就是不合作。

 所以當張衝問起衛覬的情況時,郭圖還有點猶豫,不知道如何解釋。

 那邊趙雲卻讚歎了一句:

 “這個衛覬是個硬骨頭。和他一比,那個叫張濟的簡直不堪。”

 趙雲所說的張濟正是那位度索原大戰中唯一支援中軍的涼州將。之後其部被王罕迫降,也是此戰唯一成建制的部隊。

 本來張濟這樣的行為也沒什麼可指責的,但和裴曄、衛覬這些忠貞之士比起來,真的就不夠瞧的。

 說來也怪,一般人即便不會說出“敵之英雄,我之寇仇”。但也會顧忌一下敵我雙方的立場,但趙雲不同,他卻完全不軌跡,只從忠貞這一品質就大加讚賞。

 可能這就是獨屬於小舅子的任性吧。

 但趙雲這番話落在張衝這裡卻有了不同的看法。

 看著意氣風發的趙雲,張衝暗道:

 “子龍到底還是年輕了,有些事看不透,這張濟可不是什麼不堪,卻相反正是一良將啊。看來後面要讓他再歷練歷練才能成大器。”

 其實這也是張衝這段時間的反思,無論是趙雲還是張紹都呈現出一種浮皮潦草的虛,而沒有那種實和定。

 這讓張沖懷疑是不是自己培養人才的方式出了錯。

 實際上,如徐晃等人卻一直展現出不凡的沉著和智慧,而這些人都長期處在一線,擔任的也是中級軍將的職位。

 而趙雲和自家小弟呢?顯然是自己當初過於拔擢他們了,讓他們沒能沉下去。

 暗暗下了決定後,張衝也沒了談興,只對郭圖吩咐:

 “那衛覬既然不願意降,就不為難他了,讓他回鄉吧。”

 郭圖一聽就急了,正要繼續爭取,但抬頭看見張衝疲憊的臉色,當即將話轉變為:

 “喏!”

 之後,張衝又開始和眾幕僚商討泰山軍過冬的準備。

 如今泰山軍四五萬大軍並不計的俘口定然不能全部留在太原,所以下面的時間,張衝就用來確定各部的過冬營地。

 於是,蒙沮、董昭、郭圖等飛軍系統的人就暫時出堂,各自有事去了。

 董昭在出來的時候,左右張望,正看到蔡確在選人,於是笑著走了過去。

 蔡確和董昭關係還不錯,此前董昭一直負責飛軍內軍的事情,少不得要連夜稟報張衝,所以和護衛的蔡確打過不少交道。

 他走了過來,笑著對蔡確道:

 “蔡將軍,此行去聞喜裴氏可否帶上我?我與那裴氏有舊,沒準能幫上什麼忙。”

 蔡確狐疑的看了一眼董昭,心裡暗罵:

 “這鳥人也不知道心裡滋了什麼壞水,我得防著他。”

 想罷,蔡確的腦袋搖得如撥浪鼓一樣,嘴上一個勁拒絕:

 “那不成,你是重臣,如何做這等事。再說了王上讓咱選橫撞吏那就是選橫撞吏,你一個文吏來湊什麼熱鬧。”

 董昭眼睛眯了一下,笑著解釋:

 “這樣,蔡將軍,你可以先問問王上,沒準王上聽了你的話,就同意了呢。”

 蔡確上下打量了一下董昭,點了點頭:

 “行,那咱就問一嘴。”

 董昭拜謝,然後和旁邊的郭圖一起就默默退下了。

 兩人離開了這裡,一路無話,直到一處僻靜的拐角,郭圖才忍不住開口。

 他不明所以,問董昭:

 “董公,難道那聞喜裴氏有什麼說道?要你親自去一趟才能?”

 但郭圖並沒有得到直接答案,只聽董昭悠悠說了一句:

 “有些事王上不好去想,不好開口,咱們呢就必須去想去做。老郭,你也是我帶入飛軍內衛的,有些事呢我也不好和你講得太清,只能送你一句話。”

 見郭圖恭敬受教,董昭說出這樣的話:

 “王上永遠是光,咱們永遠是暗。”

 說完這句話,董昭就施然然的走了,只留下郭圖一人在原地琢磨。

 ……

 十一月剩下的日子,乏善可陳,但又不能不表。

 自拿下太原之後,張衝雖然已經決定留在盆地裡過冬,但並不是說戰事就這樣結束了的,依舊還有大量的手尾需要處理。

 此前從太原發兵到介休的時候,中間還有好些個城池是在漢軍掌控中的,而這段時間,泰山軍就在陸續拔除這些城砦。

 先是十一月十四日拔太原之東的榆次,然後又沿著汾水,陸續拔梗陽、大陵、祁縣、京陵、中都、鄔縣,徹底佔據了太原盆地。

 隨後泰山軍又在雀鼠道內修建營塹,運輸物資,為第二年春的戰事提前做好補充。

 而這段時間內,原白波谷的郭泰部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帶著所部三萬八千民戶北上太原,最後除了揀選出一支千人左右的營頭後,賜號“天波營”,餘眾皆被安置在了太原一帶。

 不僅如此,張衝在決定留駐太原後,專門將太原升格為“西府”,並開始在這裡撫定朔方、西河

、上郡、五原、雲中等地的胡漢勢力。

 這些地區普遍是地廣人稀,有限的城邑也仰賴著太原的度支。

 所以誰佔據著經濟重鎮太原,誰就能影響甚至決戰著這些地區的歸屬。

 當太原落入泰山軍手上後,這些觀望的各家郡守縣長紛紛遣使太原輸誠。

 塵埃落定,從此這幷州的青天改換黃天矣。

 然後朝廷為補償其家,就在安邑特許賜地給衛氏,並許他們以河東安邑為其郡望。而現在的這個衛覬就是衛暠的曾孫。

 換言之,衛氏紮根河東其實才不過四代,與其他豪族相比相差甚遠。

 那為何郭圖卻說這衛氏重要呢?原來其家雖然一直以以儒學為主,但卻數代把持著安邑的鹽道,一旦有事就能拉出近千人的鹽丁,是安邑真正意義上的勢力人家。

 也正因為此,郭圖將衛覬視為奇貨可居。

 其實郭圖也算是路徑依賴了,作為飛軍外軍司的主吏,在太原之戰中成功策反郭侃,可以說立了大功。

 而有了前面的成功,他自然也將衛覬看為突破口,想招降此人,為南下做帶路。

 但可惜,這衛覬還頗有風骨,竟然死都不降。面對郭圖的威逼利誘也一聲不吭,他也不像其他人那樣怒罵泰山軍,但就是不合作。

 所以當張衝問起衛覬的情況時,郭圖還有點猶豫,不知道如何解釋。

 那邊趙雲卻讚歎了一句:

 “這個衛覬是個硬骨頭。和他一比,那個叫張濟的簡直不堪。”

 趙雲所說的張濟正是那位度索原大戰中唯一支援中軍的涼州將。之後其部被王罕迫降,也是此戰唯一成建制的部隊。

 本來張濟這樣的行為也沒什麼可指責的,但和裴曄、衛覬這些忠貞之士比起來,真的就不夠瞧的。

 說來也怪,一般人即便不會說出“敵之英雄,我之寇仇”。但也會顧忌一下敵我雙方的立場,但趙雲不同,他卻完全不軌跡,只從忠貞這一品質就大加讚賞。

 可能這就是獨屬於小舅子的任性吧。

 但趙雲這番話落在張衝這裡卻有了不同的看法。

 看著意氣風發的趙雲,張衝暗道:

 “子龍到底還是年輕了,有些事看不透,這張濟可不是什麼不堪,卻相反正是一良將啊。看來後面要讓他再歷練歷練才能成大器。”

 其實這也是張衝這段時間的反思,無論是趙雲還是張紹都呈現出一種浮皮潦草的虛,而沒有那種實和定。

 這讓張沖懷疑是不是自己培養人才的方式出了錯。

 實際上,如徐晃等人卻一直展現出不凡的沉著和智慧,而這些人都長期處在一線,擔任的也是中級軍將的職位。

 而趙雲和自家小弟呢?顯然是自己當初過於拔擢他們了,讓他們沒能沉下去。

 暗暗下了決定後,張衝也沒了談興,只對郭圖吩咐:

 “那衛覬既然不願意降,就不為難他了,讓他回鄉吧。”

 郭圖一聽就急了,正要繼續爭取,但抬頭看見張衝疲憊的臉色,當即將話轉變為:

 “喏!”

 之後,張衝又開始和眾幕僚商討泰山軍過冬的準備。

 如今泰山軍四五萬大軍並不計的俘口定然不能全部留在太原,所以下面的時間,張衝就用來確定各部的過冬營地。

 於是,蒙沮、董昭、郭圖等飛軍系統的人就暫時出堂,各自有事去了。

 董昭在出來的時候,左右張望,正看到蔡確在選人,於是笑著走了過去。

 蔡確和董昭關係還不錯,此前董昭一直負責飛軍內軍的事情,少不得要連夜稟報張衝,所以和護衛的蔡確打過不少交道。

 他走了過來,笑著對蔡確道:

 “蔡將軍,此行去聞喜裴氏可否帶上我?我與那裴氏有舊,沒準能幫上什麼忙。”

 蔡確狐疑的看了一眼董昭,心裡暗罵:

 “這鳥人也不知道心裡滋了什麼壞水,我得防著他。”

 想罷,蔡確的腦袋搖得如撥浪鼓一樣,嘴上一個勁拒絕:

 “那不成,你是重臣,如何做這等事。再說了王上讓咱選橫撞吏那就是選橫撞吏,你一個文吏來湊什麼熱鬧。”

 董昭眼睛眯了一下,笑著解釋:

 “這樣,蔡將軍,你可以先問問王上,沒準王上聽了你的話,就同意了呢。”

 蔡確上下打量了一下董昭,點了點頭:

 “行,那咱就問一嘴。”

 董昭拜謝,然後和旁邊的郭圖一起就默默退下了。

 兩人離開了這裡,一路無話,直到一處僻靜的拐角,郭圖才忍不住開口。

 他不明所以,問董昭:

 “董公,難道那聞喜裴氏有什麼說道?要你親自去一趟才能?”

 但郭圖並沒有得到直接答案,只聽董昭悠悠說了一句:

 “有些事王上不好去想,不好開口,咱們呢就必須去想去做。老郭,你也是我帶入飛軍內衛的

,有些事呢我也不好和你講得太清,只能送你一句話。”

 見郭圖恭敬受教,董昭說出這樣的話:

 “王上永遠是光,咱們永遠是暗。”

 說完這句話,董昭就施然然的走了,只留下郭圖一人在原地琢磨。

 ……

 十一月剩下的日子,乏善可陳,但又不能不表。

 自拿下太原之後,張衝雖然已經決定留在盆地裡過冬,但並不是說戰事就這樣結束了的,依舊還有大量的手尾需要處理。

 此前從太原發兵到介休的時候,中間還有好些個城池是在漢軍掌控中的,而這段時間,泰山軍就在陸續拔除這些城砦。

 先是十一月十四日拔太原之東的榆次,然後又沿著汾水,陸續拔梗陽、大陵、祁縣、京陵、中都、鄔縣,徹底佔據了太原盆地。

 隨後泰山軍又在雀鼠道內修建營塹,運輸物資,為第二年春的戰事提前做好補充。

 而這段時間內,原白波谷的郭泰部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帶著所部三萬八千民戶北上太原,最後除了揀選出一支千人左右的營頭後,賜號“天波營”,餘眾皆被安置在了太原一帶。

 不僅如此,張衝在決定留駐太原後,專門將太原升格為“西府”,並開始在這裡撫定朔方、西河、上郡、五原、雲中等地的胡漢勢力。

 這些地區普遍是地廣人稀,有限的城邑也仰賴著太原的度支。

 所以誰佔據著經濟重鎮太原,誰就能影響甚至決戰著這些地區的歸屬。

 當太原落入泰山軍手上後,這些觀望的各家郡守縣長紛紛遣使太原輸誠。

 塵埃落定,從此這幷州的青天改換黃天矣。

 然後朝廷為補償其家,就在安邑特許賜地給衛氏,並許他們以河東安邑為其郡望。而現在的這個衛覬就是衛暠的曾孫。

 換言之,衛氏紮根河東其實才不過四代,與其他豪族相比相差甚遠。

 那為何郭圖卻說這衛氏重要呢?原來其家雖然一直以以儒學為主,但卻數代把持著安邑的鹽道,一旦有事就能拉出近千人的鹽丁,是安邑真正意義上的勢力人家。

 也正因為此,郭圖將衛覬視為奇貨可居。

 其實郭圖也算是路徑依賴了,作為飛軍外軍司的主吏,在太原之戰中成功策反郭侃,可以說立了大功。

 而有了前面的成功,他自然也將衛覬看為突破口,想招降此人,為南下做帶路。

 但可惜,這衛覬還頗有風骨,竟然死都不降。面對郭圖的威逼利誘也一聲不吭,他也不像其他人那樣怒罵泰山軍,但就是不合作。

 所以當張衝問起衛覬的情況時,郭圖還有點猶豫,不知道如何解釋。

 那邊趙雲卻讚歎了一句:

 “這個衛覬是個硬骨頭。和他一比,那個叫張濟的簡直不堪。”

 趙雲所說的張濟正是那位度索原大戰中唯一支援中軍的涼州將。之後其部被王罕迫降,也是此戰唯一成建制的部隊。

 本來張濟這樣的行為也沒什麼可指責的,但和裴曄、衛覬這些忠貞之士比起來,真的就不夠瞧的。

 說來也怪,一般人即便不會說出“敵之英雄,我之寇仇”。但也會顧忌一下敵我雙方的立場,但趙雲不同,他卻完全不軌跡,只從忠貞這一品質就大加讚賞。

 可能這就是獨屬於小舅子的任性吧。

 但趙雲這番話落在張衝這裡卻有了不同的看法。

 看著意氣風發的趙雲,張衝暗道:

 “子龍到底還是年輕了,有些事看不透,這張濟可不是什麼不堪,卻相反正是一良將啊。看來後面要讓他再歷練歷練才能成大器。”

 其實這也是張衝這段時間的反思,無論是趙雲還是張紹都呈現出一種浮皮潦草的虛,而沒有那種實和定。

 這讓張沖懷疑是不是自己培養人才的方式出了錯。

 實際上,如徐晃等人卻一直展現出不凡的沉著和智慧,而這些人都長期處在一線,擔任的也是中級軍將的職位。

 而趙雲和自家小弟呢?顯然是自己當初過於拔擢他們了,讓他們沒能沉下去。

 暗暗下了決定後,張衝也沒了談興,只對郭圖吩咐:

 “那衛覬既然不願意降,就不為難他了,讓他回鄉吧。”

 郭圖一聽就急了,正要繼續爭取,但抬頭看見張衝疲憊的臉色,當即將話轉變為:

 “喏!”

 之後,張衝又開始和眾幕僚商討泰山軍過冬的準備。

 如今泰山軍四五萬大軍並不計的俘口定然不能全部留在太原,所以下面的時間,張衝就用來確定各部的過冬營地。

 於是,蒙沮、董昭、郭圖等飛軍系統的人就暫時出堂,各自有事去了。

 董昭在出來的時候,左右張望,正看到蔡確在選人,於是笑著走了過去。

 蔡確和董昭關係還不錯,此前董昭一直負責飛軍內軍的事情,少不得要連夜稟報張衝,所以和護衛的蔡確打過不少交道。

 他

走了過來,笑著對蔡確道:

 “蔡將軍,此行去聞喜裴氏可否帶上我?我與那裴氏有舊,沒準能幫上什麼忙。”

 蔡確狐疑的看了一眼董昭,心裡暗罵:

 “這鳥人也不知道心裡滋了什麼壞水,我得防著他。”

 想罷,蔡確的腦袋搖得如撥浪鼓一樣,嘴上一個勁拒絕:

 “那不成,你是重臣,如何做這等事。再說了王上讓咱選橫撞吏那就是選橫撞吏,你一個文吏來湊什麼熱鬧。”

 董昭眼睛眯了一下,笑著解釋:

 “這樣,蔡將軍,你可以先問問王上,沒準王上聽了你的話,就同意了呢。”

 蔡確上下打量了一下董昭,點了點頭:

 “行,那咱就問一嘴。”

 董昭拜謝,然後和旁邊的郭圖一起就默默退下了。

 兩人離開了這裡,一路無話,直到一處僻靜的拐角,郭圖才忍不住開口。

 他不明所以,問董昭:

 “董公,難道那聞喜裴氏有什麼說道?要你親自去一趟才能?”

 但郭圖並沒有得到直接答案,只聽董昭悠悠說了一句:

 “有些事王上不好去想,不好開口,咱們呢就必須去想去做。老郭,你也是我帶入飛軍內衛的,有些事呢我也不好和你講得太清,只能送你一句話。”

 見郭圖恭敬受教,董昭說出這樣的話:

 “王上永遠是光,咱們永遠是暗。”

 說完這句話,董昭就施然然的走了,只留下郭圖一人在原地琢磨。

 ……

 十一月剩下的日子,乏善可陳,但又不能不表。

 自拿下太原之後,張衝雖然已經決定留在盆地裡過冬,但並不是說戰事就這樣結束了的,依舊還有大量的手尾需要處理。

 此前從太原發兵到介休的時候,中間還有好些個城池是在漢軍掌控中的,而這段時間,泰山軍就在陸續拔除這些城砦。

 先是十一月十四日拔太原之東的榆次,然後又沿著汾水,陸續拔梗陽、大陵、祁縣、京陵、中都、鄔縣,徹底佔據了太原盆地。

 隨後泰山軍又在雀鼠道內修建營塹,運輸物資,為第二年春的戰事提前做好補充。

 而這段時間內,原白波谷的郭泰部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帶著所部三萬八千民戶北上太原,最後除了揀選出一支千人左右的營頭後,賜號“天波營”,餘眾皆被安置在了太原一帶。

 不僅如此,張衝在決定留駐太原後,專門將太原升格為“西府”,並開始在這裡撫定朔方、西河、上郡、五原、雲中等地的胡漢勢力。

 這些地區普遍是地廣人稀,有限的城邑也仰賴著太原的度支。

 所以誰佔據著經濟重鎮太原,誰就能影響甚至決戰著這些地區的歸屬。

 當太原落入泰山軍手上後,這些觀望的各家郡守縣長紛紛遣使太原輸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