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陳 作品

第609章 斯民(第3頁)

 他判斷的理由和張衝的一樣,皆明白泰山軍這一次五萬大軍南下太原盆地,是萬萬不會讓自己的糧道被威脅的。

 所以即便沂口隘的西面丘陵地空空蕩蕩的,兵馬皆能過,但依舊要拔沂口隘。

 而且郭琳在視察了沂口隘後,還發現這裡對己方太有利了。

 先是滹沱水從北向南穿過,可以有充足的水源,然後雲中河自西向東,然後和滹沱水在沂口北部匯合。

 也就是說,有了雲中河的存在,泰山軍的南下隊伍就會被分割成兩塊,大大減輕關隘前的壓力。

 此外,沂口隘因為處在兩山夾峙之間,關隘的正面是非常狹小的,也不會被兩翼包抄,所以泰山軍要想進攻此關,他們的優勢兵力就得不到展開。

 所以郭琳一看此關後,就決定將決戰的戰場選在這裡。

 他的計劃是這樣的,先死守沂口隘,保障太原後方的安全,然後賊兵頓挫關隘下後,再派兵北上,尋機收復失地。

 但這裡面有兩個問題。

 首先,就是他作為前線主將,不可能一直留在沂口隘的,所以他要選一個關隘守將。

 原先把守此關隘的是一個荀氏的族人,叫荀成。

 此荀氏非是潁川荀氏,而是太原荀。

 本來有現成的,自然要用熟的。

 但郭琳卻對荀成不放心,因為在過去,誰被分來做一個沂口隘關長,實屬於被髮配了。畢竟這裡不處在商道上,沒有任何油水可言

,除了那些混日子的,誰會來?

 所以一開始郭琳是想從自己麾下重將中挑選的,但事實卻是,誰都知道做這個關長有多危險,所以沒人吭聲。

 本來郭琳是要直接下死命的,但各個將領搪塞,他們都有相應職司,不如就用荀成來得好。

 最後,郭琳無奈,只能繼續用了荀成。

 他一方面讓荀成死守,一方面派人作為他的預備,時刻增援他,併為後面的反擊做準備。

 但緊著著第二個問題就來了,那就是他手上的兵力不足。

 他在全面料了陽曲的額兵後,除了自己從太原帶來的五千吏士之外,陽曲自己這邊有兩千左右的關隘兵,但這些人大多不堪戰。

 一開始,他還想著和太原後方要兵的。他和丁原詳細講解了他對於陽曲防禦的規劃,以及日後的反攻。

 而丁原非常同意,但卻無奈告訴他,真的沒有援兵了。

 此前,丁原駐節太原後,在太原太守裴曄的支持下,以自己從幷州軍團帶回來的軍吏團,組建編練了一支萬人新軍。

 但後面,為了守陽曲,丁原已經將五千人交給了郭琳,剩下的五千是再不能分了,他要把守太原。

 守太原,要是手上沒有自己的兵,他怕自己睡覺都不敢睡。他真的擔心那些豪勢們賣了自己。

 丁原可太清楚了,都說冀州世豪們被屠戮一空,但人家甄氏如何?不照樣富貴?人家做了什麼?不就是做了泰山軍的領路犬,送了兩個女兒?

 所以別看現在太原豪勢們眾志成城要抗泰山軍,但誰家不能做領路犬?誰家又沒有兩個女兒?

 甄氏做得,他們也做得。

 郭琳瞭解自家主公的憂慮,所以只能另想辦法。

 在這個情況下,郭琳回到宗族見了自家的族長。

 其核心的意思就一個,如今國仇家恨且不說了,泰山軍就在北面,如果宗族再不拼死一戰,那河北諸多豪族的悲慘結局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鑑。

 郭氏作為太原豪門中的武家,其烈氣和實力自然不用郭琳多勸。

 很快,郭氏一門就盡起族人、部曲、徒隸,合兵三千,奔郭琳,決意死守三關。

 就連郭琳剛長成的侄子郭淮都穿著皮甲,騎著瘦馬參與了。可以說,這一次郭氏上下不留餘地,要和泰山軍血戰到底。

 但做到這些還不夠,老族長又給郭琳支招,讓他去找一個人,他的手上有決定此戰成敗的力量。

 此人就是如今的護匈奴中郎將,王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