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陳 作品

第605章 天道(第2頁)

 繁峙處在沂定盆地的最東北,處在恆山與太行山的中間,歷來就是幷州與冀州來往的重要通道。

 從雁門關後的代縣沿著盆地通道往東北走,就到了繁峙,然後經過繁峙就能到達五臺山地區。

 而從這裡到靈丘,有一道天險正是平型關。此關處在晉東北的一個咽喉要道,兩側峰巒迭起,陡峭險峻。在關前,只有一條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的狹窄溝道。

 此前,正是因為此關存在,張衝放棄了從冀州易縣進入飛

狐陘,然後進入幷州沂定平原的計劃。

 他可太知道平型關這個地方有多出名了。

 而現在,張衝一旦拿下雁門關和它後方的代縣,就立即分兵去攻打繁峙,拿下繁峙後,就可以從後方直接進攻平型關,然後徹底打通到靈丘的通道。

 到時候已經從飛狐口出發,進入到淶源的于禁方面軍就可以和張衝左右夾擊,拿下靈丘。

 到時候,于禁所率的兩萬中戶軍就可以和張衝匯合。

 這不僅意味著到時候張衝在幷州會擁有五萬大軍的充沛兵力,更意味著河北與幷州戰場的徹底相連。

 到時候,河北地區的人力物力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沿著飛狐口通道流入沂定平原。

 到這裡,也能看出張衝的用兵之道了。那就是其人非常善於把握戰局中的關鍵節點,然後打通這個節點,徹底發揮自己的優勢。

 最後以堂堂皇皇的泰山壓倒之勢,一舉南下。

 什麼匈奴人,太原豪勢,在這等龐大兵力下都是齏粉。

 也正是這個任務的重要,所以張衝點樂進為將,令其率領鐵騎軍一千,突襲繁峙。

 ……

 繁峙有一個豪族,為郭氏。

 其家是太原郭氏的分支,其實就是郭氏留在繁峙處理恆山產業的分支。

 此任繁峙郭氏家主叫郭勳。

 其人在泰山軍攻破雁門關後,就預料到繁峙危了。在其他族人紛紛勸其盡起恆山眾的時候,他卻出人意料,帶著全族退入到了恆山。

 族人並不理解,覺得郭勳此舉就是將祖宗墳塋和歷代開拓的田土拱手送人。但郭勳解釋道:

 “此時泰山軍剛破雁門關,精兵猛將,鹹聚於是。但彼輩懸軍深入,補給路遠,只能以擄掠為資,利在速戰。而我先避其鋒銳,待其糧盡計窮,我自當出恆山,與太原面南北夾擊。當待此機,宜避不宜戰。”

 一眾族人恍然,頓時覺得郭勳老謀深算。

 但他們並不知道,郭勳有個未說的話。這一切都要看太原方面頂不頂得住,如果最後泰山軍輕易就拿下太原,他在恆山也沒什麼反攻的機會,還不如在山裡呢。

 此走一步看一步,誠乃隨即應變,但終究是不方便和族人們說了。

 於是,郭氏上下懷著日後反攻出山的美夢,全族退入了衡山。

 而郭氏為繁峙冠族,他們不戰而逃,使得更多地方土豪紛紛學習。於是,繁峙方面再不能阻止起對抗樂進的攻擊。

 十月十七日,樂進輕兵下繁峙。十八日,攻下無人把守的平型關。十九日穿山道過靈丘。

 此時,已經得到消息的于禁,也帶著中護軍兩萬從淶源盆地進入靈丘。蜿蜒走蛇的山道上,全是中護軍的吏士、馱夫,騾馬,根本望不見頭。

 而有著樂進在西面吸引靈丘漢軍的注意力,兩萬中護軍輕易就穿過太行山道,進入了靈丘。

 最後兩萬中護軍出現在靈丘城下的時候,靈丘長張陟獻城投降。

 而當靈丘城破,兩萬中護軍如潮水一般湧入沂定盆地,他們在原平和留在那裡的三萬南征主力匯合。

 一時間,五萬泰山軍出現在沂定盆地,勢不可擋。

 ……

 實際上,當泰山軍從冀州西出到雁北平城一帶的時候,幷州刺史丁原就已經快馬檄書送往了京都。

 他一方面在稟告現在的局勢危急,另一方面要求太師董卓將他的幷州軍團送還回來。

 這裡面說來就是一段故事了。

 在第二次崤函之戰中,劉宏實在是扛不住關東軍團的猛烈進攻了。於是他終於抽調幷州邊軍和西域、河西、涼州的兵團趕赴長安。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時任九原太守丁原帶著六千幷州邊軍南下勤王。一開始,他們是在河東與董卓匯合。

 也是在那個時候,董卓看上了這支在草原中廝殺出來的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