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陳 作品

第580章 明暗


 桐柏山,太平頂,南太平道總壇所在。

 作為影響江淮、荊襄、汝潁的南太平道總壇所在,自然有一番氣度在。

 其規模首要體現在這太平峰上。

 整條山峰以明堂為中心,內為包括劉闢、龔都在內的一眾南太平道渠帥。然後沿著山脊線往下則坐落著一些地位稍高的軍將、黃巾力士。

 這些都算是太平道的核心領導層,他們都生活在太平峰上。而在山腳下也形成了一片坊區,南太平道的資深教眾就生活在這裡。

 沒人能說清這片坊區生活了多少人,但大體過萬人是有的。這些核心教眾除了供應峰上的一切需求之外,其餘時間都在誦唸《太平經》。

 所以太平峰總是縈繞著連綿不絕的唱經聲,神聖莊重。

 其實從太平峰的空間結構就折射出了南太平道渴望構建的俗世權力的結構。

 在整個教內金字塔中,位於峰頂最上層的就是教內的渠首,再保障,最底層的就是教眾,他們負責耕作來供應以上兩個階層。

 可以說,此時的南太平道已經發展出較為成熟的組織結構了。

 太平峰只是桐柏山的核心,在其他諸多峰,還有各種坊,它們和外圍的溝壑、望樓、溝渠、土牆一起將太平峰護衛在中間。

 以上這些就共同構成了桐柏山黃巾的防務結構。

 而現在,也就是當袁軍攻破其最外圍的陽口壁的時候,這片山區裡依舊生活著大概十萬人左右。

 而這十萬人絕大多數都是農民、匠人。

 因為泰山軍一直以來對工匠的重視,這也自然影響到了劉闢他們,在擴張信徒的過程中,劉闢他們就有意識的將各色工匠聚集到桐柏山,形成自己的加工能力。

 這些工匠上至鐵匠、刀匠、甲匠,下至漆工、箍桶工、陶工,可以說日常百藝無所不包。

 其中還有一些行商業生活在這裡,這些人負責將山貨販運出去以換得山內所需。可以說,桐柏山就是一個微型的國家,不怪乎他們自己人將之稱呼為人間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