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陳 作品

第566章 接戰(第2頁)

 隨著轟隆隆的戰鼓聲起,結成圓陣的二百中護軍開始在蔡確的調度下靈活的變換為了一個橫陣。

 在充滿節奏的鼓點下,這些忠勇的中護軍步甲扛著步槊,如林牆進,像一道道波浪逼近著對面的遼東軍騎軍。

 對面遼東軍騎軍也有點混亂,顯然沒想到對面這股甲兵會主動進攻,一反步抗騎的傳統。

 此時在徐字大纛下,徐榮就端坐在馬上,看著對面逼近的泰山軍步甲,猶疑不定。

 他在猜想對面到底有哪個大人物。

 從他的位置看去,對面有著完備的旗鼓儀仗,很顯然至少是一個部將以上的存在。而再看這些鐵甲橫陣的隊伍,那至少得是個校尉吧。

 所以徐榮很確定自己抓到大魚了。

 但徐榮也有自己的苦楚,那就是別看他麾下有五百騎,但依舊不具備陷陣的能力。

 在遼東,騎軍大致可分離散之兵和陷陣之兵。二者所肩負的戰場任務也是不一樣的。

 離散之兵普遍都是輕騎,重點就是穿插和滲透到敵軍後方補給線,對這些重要交通道進行附近襲擾。

 擅長的就是一擊即中,不中就轉進如風。

 但陷陣之騎可就是不同了。他們平日並不會離開大部隊單獨行動,平日也被安置在主將的帳幕邊。其披鐵甲,用馬矟,一人雙騎,有些還帶著自己的徒隸隨軍。

 他們的作用就是作為戰場上一錘定音的作用。

 就比如這個時候,對面甲士披重甲,結堅陣,時間又緊迫,那就不可能真的一直耗下去。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支陷陣重騎,直接以無可匹敵的攻勢直接衝撞進敵陣,雖然損失會不小,卻可達成重要的戰略成果。

 但可惜,徐榮所率領的這支騎軍只是離散的輕騎,只有襲擾而無陷陣之能。

 所以他才會不斷向著附近的友軍,尤其是

公孫家的那些陷陣重騎發信號,讓他們來收取這份軍功。

 其實徐榮現在的地位在遼東軍中也很尷尬。

 作為和襄平李敏、公孫度一起出陣中人亭的遼東戰將,徐榮在中人亭中丟失了大部分的部曲,這使得徐榮在軍中的話語權直線下降。

 後來他雖然隱隱約約的投靠了公孫度,但相比於其他鎮北軍殘黨的果決,他就有點端著了。

 這本來是徐榮內心的一種小自矜,覺得自己多少也是軍中重將,是和公孫度平起平坐的。

 但這份忸怩和自矜在到了遼東後就有點不合時宜了。

 所以徐榮現在只是一個小小的騎部將,即便他能力超凡,但又有誰在乎呢?

 想了一會,徐榮夾著馬腹,然後前驅到了騎隊前,看著正逼近而來的泰山軍步甲。

 突然,他猛然拔出環首刀,對後面的騎從大呼:

 “拔刀!”

 於是,五百輕騎齊刷刷的拔出環首刀,倒握著,準備衝鋒。

 敵軍步甲還在移動,此時距離己方大概還有五百步的距離。

 呼吸在急促。

 敵軍開始緩慢移動到了四百步的距離。

 徐榮開始夾著馬腹,身後的一眾騎軍開始啟動,漸漸的馬速越來越快,四百步的距離,轉瞬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