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陳 作品

第二百九十一章:虎視(第2頁)

“一個販馬賊,一個庸狗兒,倒學人摸樣使氣逞威,找打。”

雖然說著找打,但董卓那滿臉笑容,顯然對軍中眾將的心氣很是滿意。

之後,李蒙正要問董卓何時攻城。

卻見董卓披著虎皮大氅,轉過身往回走,下令道:

“令全軍紮營,埋鍋做飯,再令人去給後面的盧植說,受阻在梁期,等他援兵來再做其他計較。”

李蒙聽著一愣,以為自己聽錯了,剛剛不還在宣威城下呢嗎,怎麼就又紮營了?

他正要不解的問,就見前面董卓停下了步伐,身子不動,然後只脖子就轉動側目看著李蒙。

李蒙當時就跪下,大聲回令:

“末將,遵命。”

然後董卓就又轉回了脖子,澹澹道:

“去吧。”

於是,李蒙汗涔涔的去傳令了,自家主公虎威也太盛了,只一眼,他就差點漏尿。

董卓對麾下可謂如臂使指,所以接到軍令後,眾將即便不解也老實遵令。他們在城外五里外選了一處傍坡地,落了營。

之後,董卓各部就和過去一樣,落完營,各部都派騎隊外出打糧,抓丁口。然後各主將就繼續在大帳裡玩女人了。

李傕從弟李桓這次自告奮勇,也帶著二十人小騎隊出砦打糧。因為過往打糧從來沒出過事,所以李桓出砦的時候,也大意的沒帶甲。

結果在距離大營數里外的一處小聚落,李桓這二十騎直接遭遇了泰山軍的伏擊。

這隻泰山軍是附近幾個聚落的護田兵。

自泰山軍打過滏水後,就在滏水北岸一帶開始了分田。他們打擊附近鄉豪,將成熟的田土都分給遊蕩的窮苦,直接拉出了護田兵。

而且河北人本就久聞邊警,常習武備,戰鬥素養都不錯。當年,袁紹拒此,率十萬河北精甲南過大河與曹操決戰天下,最後官渡大敗,十萬精甲只有八百而還。

就這樣,袁紹和他幾個兒子還依然靠著河北饒富和勝兵在曹操的進攻下維持了七年。

這就是河北的底蘊。

而現在泰山軍就享受著這樣的底蘊,這些護田兵雖然饑饉孱弱,但拿上刀,就敢戰,燕趙之地的豪勇果然名不虛傳。

李桓面對的是大概二百人的護田兵,他們在十幾個泰山軍兵長的指揮下,將李桓等人圍住。

李桓落在最後,還未被圍,就夾馬狂退。見主將跑了,剩下二十騎也沒了拼死心,連忙追隨李桓後撤。

但他們被圍的這片地方,灌木厚集崎區,倉促奔逃時候,直接有七八騎跌倒,被追上來的護田兵直接給搠死了。

有五個董卓部騎兵見逃不出,索性就以戰馬為拒,結成圓陣,準備抵抗。但可惜,在如潮水湧來的護田兵的衝擊下,他們即便手殺數人,還是被分了屍。

李桓完全不顧後面袍澤,向著軍營方向縱馬狂奔。

他後面七八騎,看著李桓一騎絕塵的背影,再看看後面奔來的追兵,一咬牙,掉頭衝向了狂暴的護田兵們。

李桓一到大營,大叫:

“阿維、阿應,帶著弟兄們跟我來。”

李維、李應都是李桓從弟,聽得兄長大叫,趕忙帶人衝來。他們什麼都沒說,直接跟著李桓殺出砦外。

在北地,他們李氏就是如此。一人有事,全族上陣。正是靠著這份團結,北地的鄉豪們才能抗住周邊虎視眈眈的羌胡。

所以他們什麼也沒問,反正有事上就得了。

當李桓帶著二百精銳趕到之前護田兵伏殺他的那片灌木叢時,只見到護田兵們早已人去地空,只留下十八具被扒成肉豬的屍體。

還有些死馬,被砍去大部分肉塊後,血淋淋的鋪在凍土上,熱氣騰騰。

面對袍澤的慘狀,李桓狂怒,沖天大吼:

“痛煞我也。”

……

當日,出砦打糧的董卓各小隊,都或多或少被伏擊。最後回營,這次打糧一無所獲不說,還折掉了六十四人。

董卓軍都是驕兵悍將,哪吞得下這惡氣,當時就大兵傾出,開始對周邊聚落開始掃蕩。

但附近的聚落早被泰山軍安排撤往了南面的趙魏古城牆。那裡是當年魏國與趙國在長期對峙而修建的城牆烽燧。

這些防護設置因為近五百年的風吹雨打,只剩下一處處土坡。但也成了上好的藏身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