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陳 作品

第一百五十二章:天良(第2頁)

所以見李驤拉住他,他也就順勢坐下,不過他也機靈,馬上就對張舉講:

“郡君,你明見萬里,這時候還是要你出來拿一句準話。不論郡君何意,咱都支持。就是這個軍餉嘛,郡君還是多費心,不是俺老劉不識大體,而是營中弟兄們真的是著急啊,家裡人都等著粟下鍋呢。”

見劉殷說著說著眼眶都紅,生怕他給自己來個哭庭戲,張舉趕忙揮手製止他下面的話,之後義正言辭道:

“本郡作為一郡牧民官,國家信賴我,將泰山數十萬口託付於我。本郡就是粉骨碎身也要護泰山一地安寧。所以牟縣,一定要救,而且要現在救、馬上救。

至於老劉說的糧餉,你也要理解郡裡的難處啊,這段時間郡裡遭災,就沒有徵到什麼錢糧。所以老劉,你回去就和營兵們好好說說,說再緩一緩,平了泰山賊,咱們數功一起賞。老劉啊,你回去再努努力,務必要激發全營將吏的天良心,再苦一苦,罵名我來擔。你就和營兵們說,這是太守說的。”

聽到張舉又吃這套冠冕堂皇,還在推諉不發餉,劉殷暗恨:

“整日說激發天良,要鼓全營將吏忠義心,我看吶,最沒天良、沒忠義的就是你們這幫子綬帶。忠義、忠義,光講忠義有何用?能填肚子嗎?”

但劉心裡千迴百轉的不滿,面上卻不敢露,最後只能訥訥無言。

就這樣,由張舉最後拍板,點賊曹龐遵和營將劉殷為將,共領兵二千,即日拔軍援助牟縣。此外,張舉又發羽檄給了贏縣令,命其舉兵一千從右路奔襲牟縣。

奉高城內本來有郡卒一千,營兵五百。後來泰山賊寇出山,張舉就又在城中募兵二千,合兵三千五。

本朝制度就是如此。自光武行柔政、與民生息,遂罷天下郡國兵。如建武七年,“罷天下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及軍假吏,盡還民伍,唯更踐如故”,自前代以來的兵役就取消了。

但很快明章時期,州郡兵又恢復了。因為之前郡國無兵,一旦有事,往往措手不及,事到臨頭才增兵置將,派中央軍前往征戰。這一來應對不及時,二來兵卒多為招募,不成氣候。所以漸漸的地方郡國就行成了自己的兵制特色。平日少數郡卒、縣卒維持地方。一旦有事,就以這些為骨幹,招募壯勇成軍。或以錢糧招募,或以免除徭役為條件來招募。

這種正式工加臨時工為結合的兵制,也是本朝特色了。

這次龐遵和劉殷統帥的二千兵,其中五百是原郡卒、一千五是城中新募之兵。至於原來的五百精銳營兵和老郡卒五百帶著新募的五百兵都被張舉留在了奉高城內。

張舉真的是一個精明到骨子裡的二千石,就是這會他還能分清輕重緩急。相比於援牟縣,他很清楚奉高的安全才是重中之重的。牟縣丟了,他也就是被上面申飭,以賊兵肆虐州郡的情況,上面一般來說都會讓他戴罪立功。但如果奉高丟了,不光仕途完蛋,他命也要丟。所以,張舉將郡裡最精銳的老兵都交給了郡尉李驤,守護好奉高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