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577【英才進京】



                江西,廬陵。

    一艘官船北上,載有士子二十餘人。

    至南昌換大船,又有士子聚來,赴京趕考者竟有上百人,這還只是其中一條船而已。

    江西歸順大明的當月,各府縣就開始打聽科舉情況。聽說明年是新朝的第一屆禮部試,江西士子頓時就瘋狂起來,都不問具體情況便開始急著出發。

    浙江和福建,情況也差不多,全都是科舉大省。

    三省新舊官員壓不住民意,只得快船加急詢問朝廷。

    朱國祥和朱銘商量之後,決定同意三省舉人參加。但由於跟其他省份選拔方式不同,明年把三省考生歸為一榜,限定死三省進士的名額,免得對其他省份的舉子不公平。

    眼前這艘船上,還有一位特殊人物,他並非什麼考生,而是一大群江西官員聯合舉薦的賢才。

    此人名叫蕭楚,已經六十三歲,至今尚未娶妻。

    他年輕時科舉落榜,之後就不再考試,一直在家鑽研學問。

    術數、醫相、占卜、天文、地理、書法、繪畫、音律、方誌、劍術……無所不通,融貫百家。

    宋徽宗也曾徵辟過他,但蕭楚認為奸臣當道,自己做官也沒有屁用,前後三次拒絕朝廷徵辟。

    而今,大明新朝初立,蕭楚竟然爽快應徵。

    趕考士子們得知蕭楚在船上,每天輪流前來請教學問。

    此時此刻,蕭楚盤腿坐於船艙,聲音低沉而緩慢:

    “世人修《春秋》重傳輕經,我卻是重經而輕傳。汝等參加科考,自然經傳都該學習。但科舉是科舉,學問是學問。科舉只在一時,學問卻在萬世……”

    “真正做學問之時,不要尋章摘句,而該直指經義根本。研究《春秋》,當從書法(寫作方式)入手……”

    “《春秋》以魯史為本,兼採諸國之志,應當是史書才對,為何卻是經書呢?”

    “經,常也!提挈大道,萬世不易。”

    “《春秋》的那些傳,只是緯書而已。緯書適於當時,有些東西已不合時宜。”

    “只有《春秋》的本經,其大道理永遠不會變。便如人要吃飯,從古至今皆然,這就是經書。而先秦時候吃什麼,現在又吃什麼,卻是在變的,就是緯書。”

    “治國亦如此。自當秉承大道不變,其治理手段卻可千變萬化!”

    “《春秋》之經義大道何在?無非‘皇極王道’四字……”

    從格局上來講,蕭楚對《春秋》的理解,是比胡安國更加高明的。

    胡安國喜歡尋章摘句、牽強附會,暫時還停留在術的層面,而蕭楚已經直指春秋大道。

    這位先生也屬於“遵王派”,倡導加強皇帝集權,輔佐聖君把王道傳播天下。所以遇到昏君,他堅決不接受徵辟,自己的才能根本無法施展,真施展開來反而還會害了百姓。

    官船從江西一直駛往東京,船上的考生聽得如痴如醉。

    他們能在江西考上舉人,基本功自然紮實得很。如今再聽蕭楚講大道,一個個都受益良多,以前學的經義也融會貫通了。

    “先生,諸位相公,東京到了!”官船上的差役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