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522【火器時代】


                 和南軍司城牆,通體為紅土壘築。

  因此到了明清兩代,這裡被呼為“紅城堡”,後世又叫做“紅城鎮”。

  它是河西走廊的東部門戶,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素有“金城咽喉,絲路重鎮”之譽。

  而且長達兩百里的河谷,皆可用於耕種,農業自給自足,不必從後方調太多軍糧維持。

  軍事,商業,農業,地位條件都拉滿了!

  城市面積並不大,幾萬軍隊是裝不下的。因此東側山腳下還有子城堡,一部分守軍分去子城駐守,與和南軍司母城互為掎角之勢。

  此城沒有修建護城河,但東側流經的喀羅川,城南流過的喀羅川支流,便是兩條天然的護城河。

  西側全是山巒。

  兩面臨水,一面靠山,子母城堡相應,正常情況下很難強攻。

  所以在大宋奪取蘭州之後,蘭州城距離此城只有百餘里,京玉關(蘭州西固區河口古鎮)距此更是隻有六十里,但無論怎樣派遣大軍都一直無法攻取。

  楊志分出六千步兵,列陣於喀羅川及其支流交匯處,隔著支流與城內守軍對峙。

  其餘部隊,全部列陣於喀羅川東岸,火炮也拖出去瞄準子城堡。

  李遇昌站在母城的城樓上,遠遠觀察明軍的動向。

  他讓數千步兵和全部騎兵,往北退出數里過河,這樣就把兵力一分為三。

  狹窄地形,明軍很難有多餘戰術操作,部隊再多也難以進行展開。

  而作為守城方佔據地利,分兵三處不但不會攤薄兵力,反而可以在明軍攻城時,突然對明軍發動三面圍攻。

  李遇昌在尋找時機,如果明軍敢蟻附城牆,便是最好的夾攻機會!

  十二門生鐵鑄炮,對著子城堡錯落排開。

  八門熟鐵野戰炮,對準母城和喀羅川方向,隨時可以攻擊渡河而來的母城敵軍。

  四十門虎蹲炮,對準北方的平坦谷地,那是分出去已經渡河的敵軍方向。

  一輛又一輛運糧車,推出去構築防禦屏障,明軍士兵就站在運糧車後。一旦敵軍攻來,火炮儘可能多發射幾次,然後炮兵退回來由步兵保護。

  李遇昌一直觀察注視著,見明軍擺好防禦陣型,卻始終不去攻打子城堡。

  正在他疑惑之間,忽聽“轟”的幾聲巨響。

  那是明軍在試炮!

  突如其來的巨響,讓西夏士兵驚疑不定。守在側面和背面方向的西夏兵,由於看不清楚情況,還以為大白天打雷了。

  “轟轟轟轟……”

  一連串炮聲響起,不但十二門生鐵鑄炮對著子城開火,八門熟鐵野戰炮也隔河朝著母城轟擊。

  其中兩發炮彈,擊中李遇昌腳下的紅土城牆,他彷彿感覺似乎在地震。

  “這是什麼砲?怎不用人拉繩?”李遇昌驚恐道。

  西夏也有投石車,還組建了特殊兵種——潑喜軍。

  潑喜軍為駱駝運載的小型投石車部隊,滿編為三百架投石車。可遠距離沙漠行軍,還能在山區快速移動。

  特別是在橫山那邊,爬上半山組裝投石車,對著山下宋軍投拳頭大的石彈,著實讓宋軍感到非常的腦殼疼。

  物理意義上的腦殼疼。

  “這當是漢人的新武器無疑,”翰懷忠說道,“便如宋國的床子弩一般,漢人總是擅於製作器械。”

  李遇昌問道:“該如何應對?”

  翰懷忠搖頭:“不知。”

  翰氏家族是跟隨李元昊起兵的党項望族,世代掌修西夏國史,還擁有對党項史詩的解釋權。

  最有名之人,當屬南宋初年的翰道衝,將《論語》、《易經》及其註解翻譯為西夏文字。